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简介,埃迪卡拉生物群-分类

人们把5.8亿~5.41亿年前的生物群都叫做埃迪卡拉生物群,截至21世纪初发现,该群包括3门15属35种低等无脊椎动物。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发现,初步解开了寒武纪初期突然大量出现各门无脊椎动物化石的所谓“进化大爆炸”之谜。

埃迪卡拉生物群_埃迪卡拉生物群 -简介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Ediacaran)生物群是Sprigg于1947年在澳大利亚中南部埃迪卡拉(Ediacara)地区的庞德砂岩层中首先发现的,当时发现的古生物共计8科22属31种。由于发现地是埃迪卡拉,1960年召开的第22届国际地质会议正式命名该化石群为“埃迪卡拉生物群”。

最初人们未能确定这一生物群的时代,在1974年召开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巴黎会议上,一致肯定埃迪卡拉动物群为前寒武纪晚期,年龄为6.7亿年,是已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后生动物化石群之一,还有人建议在寒武纪之前设“埃迪卡拉纪”。

以后世界各地都发现了此类化石。截至2014年,全世界有30多个地区发现“埃迪卡拉生物群”。专家推断,在“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之前的海洋环境,是无氧的、没有生物的。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发现在砂岩上,所以科学家们找到的只是“埃迪卡拉生物群”的痕迹化石。所以由此得出的认识都只是推断,并没有确实的“证据”。

埃迪卡拉生物群_埃迪卡拉生物群 -分类

包括3门,15属,35种低等无脊椎动物。3个门是:腔肠动物门,包括似水母类(Medusoid)和海鳃类(Pennatulaceun);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腔肠动物类


在三峡地区发现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水母体化石主要是游泳的,钟状外形,保存为印模者较多。口部及触手的外形还不清楚。从外形及表面不同装饰,如同心状、放射沟状、突出叶状物等来分类,有许多属可以区分出来,如Ediacaria,Medusinites,Cyclomedusa等属是常见的。Mau'sonites比较特殊,有单一同心状脊及盾状外形的物体,看来是一群体水螅漂浮室的支持物。

Conomedusites是一锥状化石,有4重对称及许多触手,应属于钵水母纲的原始锥石类。腔肠动物门的3个纲在埃迪卡拉动物群内都有代表,并可能有钙质骨针的痕迹。还有一些属钵水母纲及水螅纲,有可疑的几丁质的骨骼。没有发现钙质珊瑚的痕迹。

环节类

环节类的蠕虫有两类,一是体平及多节的狄更逊蠕虫,与现生的Spinther相似,过去曾称为狄更逊水母。另一类是更像蠕虫的斯普里格蠕虫,它有马蹄形的头部。

Parvancorina像是一个甲壳动物或三叶虫的生长过大的幼虫,其他则与海鞘类被囊动物可以相比,它的亲缘关系还不清楚。

Tribrachidium似属棘皮动物中稀少的三辐射对称一类,没有现代的及早寒武世的棘皮动物所具有的钙质板的痕迹。

Praecambridium个体小,它可以有几丁质的壳,附在分类位置不明的动物分节体上。

埃迪卡拉生物群_埃迪卡拉生物群 -形态特征

外形

在对埃迪卡拉地区重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中,采集到几千块化石,有的是圆形的压印,同现代水母相似;有的是柄状的印痕,与现代的海鳃相似,也是一种腔肠动物;有的像细长的蠕虫那样的印痕,有一个像马蹄形的头和约40个完全相同的体节所组成,与现代的环节动物相似;还有椭圆形、盾形印痕,并且有T形的纹道,可能是节肢动物,它们同现在已知的任何一种生物都不相似。经过测定,埃迪卡拉动物群生存的年代为距今6亿―7亿年前。

体长

截至2014年,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埃迪卡拉生物群”生物最大的长1米左右,也就是说,个头相当于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这可能和生存有关。科学家们猜想,当时的生物大多靠身体表面和海水接触,渗透吸收营养。为了获取更多的营养,它们的身体不断膨胀,于是出现了“巨大体型”,形成管状、扇状等各种奇特的形状。

埃迪卡拉生物群_埃迪卡拉生物群 -代表物种


埃迪卡拉生物群

1、三臂盘Tribrachidium

这种的生物极具美感,它的身体为圆盘状,呈三辐射对称。其分类位置难以确定,可能与海星、海胆之类的棘皮动物有关,也可能是一种灭绝门类的代表。

2、恰尼盘海笔Charniodiscus

身体巨大,呈叶状,叶柄两侧有许多对生或互生的羽叶,叶柄始端有个球形固着器。其形态特征与现生腔肠动物中的海笔类非常相似,但其叶状的外形和固着底栖的生活方式似乎表明它属植物的可能性。究竟它们是动物还是植物,至今仍然是个迷。

3、狄更松虫Dickinsonia

身体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呈薄饼状,长度可达1米,厚度却只有几毫米,两侧对称,明显分节,可能通过表皮摄取营养。其形态特征与现代海洋中的一种多毛类环节动物(Spinther)颇为相似,但后者的个体很小,营寄生生活。

4、莫森似水母Mawsonites

个体较大,圆形,简单辐射对称,直径约10厘米。自中心向外分为三个环:内环中央为一圆突起,周围有1-2圈疣状小突起;中间环由2-3圈瘤状突出组成,突起向外变大;外环放射状深裂成叶片。这种动物貌似水母却不具有四辐对称的特征,看似柔软但可在沉积物表面留下深刻的印痕,不软不硬,令人称奇。

5、斯普里格虫Spriggina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简介,埃迪卡拉生物群-分类

这种动物有一个新月形的“头盔”,身体两侧对称,分节,有些像现代的多毛类环节动物,但没有发现口和消化器官,也没有发现爬行的痕迹。

埃迪卡拉生物群_埃迪卡拉生物群 -发现意义


发现地点

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大大地促进了前寒武纪古生物学的发展,也纠正了过去认为无脊椎动物在寒武纪初期才发生的观点;也把原来以为只有6亿年左右的后生动物历史,大大向前推进了。有的学者推算,后生动物群很可能起源于9亿―10亿年前。

到21世纪为止,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延续了35亿年,但是这其中却有近30亿年是水生细菌和藻类的时代。尽管生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几十亿年中,先后出现了真核生物并显现出多细胞个体的趋势,但这一时期的生命仍然是非常原始的。这一局面在藻类时代行将结束时出现了变化。亚埃迪卡拉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标志着原始的生命形态在经过30亿年的准备之后,其积累的生命能量和无穷的创造力即将喷薄而出,生命演化的历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埃迪卡拉生物群_埃迪卡拉生物群 -中国发现记录


埃迪卡拉生物群

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在三峡首次发现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并发现了一个新类型:雾河管。2011年,陈哲等人在湖北宜昌夷陵区的三斗坪镇发现了第一块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化石,之后,陆续又有新发现。其中一块化石上,到处都是一条条褐色的“小丝线”,有点像漫无目的生长的树枝,又有点像调皮的蚯蚓……陈哲说,这是一种生物化石,别看它纤细,根据化石图把它三维还原,就可以看出来是一个上面稍大、下面稍小的“管子”,科学家们给它命名为“雾河管”。

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埃迪卡拉生物群都保存在砂岩中,很细碎,只有这些生命的痕迹,没有实体的构造,而在中国首次发现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则是保存在石灰岩中的,它们留下了实体的标本,为我们日后研究这些“怪异而神秘”的生物留下了依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20103/184922.html

更多阅读

卡拉赞——麦迪文之塔1 卡拉赞上层塔麦迪文

昨天终于第一次完成了卡拉赞之旅,自从看了《最后的守护者》,对卡拉赞一直很向往,不为牌子不为BOSS,噢,当然,对可怜的埃兰之影还是有点感情(于是在那里我扑了OTZ),可怕的埃兰,但是尽管他那么强,故事仍然令人恻隐,唉在那里出现过的人啊,除了卡德加

上海产检费用怎么报销 产检费用在哪里报销

产检是不能用医保卡的。不过生产时可以用医保卡。生完小孩后,到社保中心领取生育基金,生育基金包括你产假时的工资(晚育顺产4个月,晚育剖产4个半月,工资以你单位交社保的平均基数为准,最低不低于上海市上年平均工资),加3000块医疗补贴。如

声明:《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 埃迪卡拉生物群-简介,埃迪卡拉生物群-分类》为网友背叛如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