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鉴真大师 鉴真大师-人物简介,鉴真大师-生平事迹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鉴真大师_鉴真大师 -人物简介


鉴真大师鉴真大师(688 - 763),唐代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者。本姓淳于,扬州江阳(江苏扬州)人。十四岁出家,十八岁由道岸禅师受“菩萨戒”,二十岁去洛阳,长安游学,二十一岁在长安由弘景禅师受“具足戒”。他还得到大唐许多高僧的教诲,学了佛教艺术,医学智识。此后回到扬州大明寺。天宝元年(742年)应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等邀请,六次东渡,五次被风浪所阻,最后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于天宝十二年到达日本,日本朝廷十分重视,天皇派遣特使向鉴真宣读诏书,表示慰劳和欢迎,并授鉴真为传证大法师,请他在奈良著名的东大寺设坛传戒。日本的天皇,皇后,皇太子先后登坛,请鉴真授戒。接着,鉴真又为440多名僧人授戒还有80人舍弃旧戒,由鉴真重新授戒。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传戒的开始。由于鉴真的努力,日本才开始戒律一宗,而鉴真就是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不但带去日本中国的佛教,还带去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技艺,他的弟子中多数长于汉诗。这些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

鉴真大师_鉴真大师 -生平事迹


鉴真大师鉴真的父亲是一个在家信佛的居士,曾在扬州向大云寺的智满禅师学过佛法,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鉴真少时禀赋聪颖,常随父进入佛寺,祈求消灾降福,受到佛教信仰的影响和熏陶,培养了浓郁的宗救情感。长安元年(701),他14岁时随父亲到大云寺,见佛像便萌生出离俗之念,遂向父亲提出出家要求。父甚感吃掠,但很快便应允了他,并推荐给智满为门徒。于是鉴真便成了大云寺的一位小沙弥。

数年中,他认真阅读经籍史书,僧房内常传出他的诵经声。神龙元年(705)春, 佛教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岸应大云寺智满和尚的邀请,从长安来到了扬州。由智满推荐,鉴真在大云寺从道岸受菩萨戒。那年鉴真18岁。他勤奋好学,从道岸那里学通了不少佛义,通岸又是当时著名的建筑专家,亲自向鉴真传授绘画和建筑艺术。鉴真昼夜苦思,精奥透髓。神龙二年(706), 道岸带着他修建了广陵龙兴寺和开元寺。鉴真的好学使他佛业大进,很得南山宗的青睐。

在长安、洛阳滞留期间,鉴真历访丛林、遍参高僧、潜参高僧、潜心佛典。先从济融律师习《南山律钞》(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所著)等书;又在长安样定寺随义威律师听讲法砺律师的《四分律疏》;从西明寺远智律师听讲《律疏》;在洛阳再听授记寺金修律师等讲《律疏》; 又至长安听观音寺大亮律师再讲"砺疏"(名僧法砺为《四分律》所作之疏)5遍。当鉴真离开繁华的京都时,已成为精通律义、学有所长、知识渊博的名僧。这一年是开元二年(714),他27岁。

佛教重要的是宗派师承,宗派间对佛教的某些教义、宗旨的理解及实行有所不同。当时的律宗分成3派:南山宗、相部宗、东塔宗。鉴真对各家学说互为参照,以南山宗为主,广为吸收,成为南山宗的嫡传;同时又成为三宗的集大成者,成为继道岸与道岸弟子义威之后,全国众望所归的授戒宗主,成为名满天下的律学权威。这期间,他前后宣讲《大律》和《疏义》40遍,宣讲《律钞》70遍,宣讲《轻重仪》和《羯磨疏》各10遍。多年以来,他临坛授戒,度人4万余, 弟子中的西京安国寺睿光、扬州兴云寺惠琼、江州大林寺志恩、苏州开元寺辩秀、天台国清寺法云等35人,都是各地著名僧寺的律师,在佛教界享有极大的声誉,鉴真可谓是桃李满天。


遗唐使船模型公元六、七世纪之交,佛教在日本已相当流行,但在戒律等方面仍有弊端和不完善的地方。中日两国早在东汉以来,一直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唐代,日本不断地派留学生来华学习政治、法律、文化艺术,其中也有不少专门研习佛教种种教义的留学僧。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渴望把唐代先进的东西移植到日本,给日本带来繁荣。

遗唐使船模型 日本圣武天皇天平五年(733)四月,日本第九次谴唐使分乘4船,于当年八月抵达苏州附近海岸。苏州刺史钱惟正奏闻后,朝廷派通寺舍人韦景先为接待使,陪引使团循大运河经扬州至汴州,然后陆行到达洛阳。引使团一到扬州,立即到大明寺谒见了鉴真和尚,鉴真的声望与学识使他们倾倒,他们顶礼膜拜,启请鉴真前往日本作导师。又向鉴真介绍了当时日本佛教情况,说明日本佛教的困境,亟盼他能到日本讲习律学,为日本建立完善的授戒制度,使日本佛教得以弘扬,走向正规。他们真诚恳切的态度,对佛教至真至诚的感情,使鉴真深受感动。加之当时唐玄宗不时地实行崇道抑佛政策,抑佛事件时有发生,鉴真感慨“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而当时日本对道教却不推崇。热情的相邀,使得他决心离开故土,东渡扶桑。

鉴真大师_鉴真大师 -六次东渡

第一次东渡


既济寺造舟备粮预东渡决心已定,他们便着手为远航做各种准备。广陵郡司仓参军李凑,受李林宗的嘱托,为荣睿等修造大船.筹办粮食给养。但除荣睿等以外的大批僧众并未获得政府的许可。为了不致引起唐朝政府的阻碍,荣睿便假称是循海道到天台山国清寺去供养僧众的。在此名义下,他们抓紧备办各种用品,以及携回日本的经典、佛像等,积聚在荣睿寄住的既济寺中。普照等人则分别寄寓在开元、大明等寺,积极准备启程。自天宝元年(742)冬至次年春,准备工作大致就绪。不料, 祸起萧墙,从此揭开了东渡磨难的序幕。事端是道航和朝鲜籍僧人如海发生矛盾而弓起的。第一次航海东渡的计划便这样被搁置了。

第二次东渡

荣睿、普照觉得空还无益,仍决定请鉴真和尚一道赴日。出狱后,再度拜见鉴真和尚,倾吐了自己的心愿,并征求鉴 真和尚的意见,希望他仍能率众弟子东渡。鉴真佩服荣睿、普照的意志,安慰他们总有达到目的的一天,答允尽一切努力,用一切方法来完成计划。于天宝二年(743)十二月从扬州举帆启程。 他们循大运河人江,然后东行入海,但行至明州余姚郡(今浙江余姚)狼沟浦,遭到恶风巨浪的袭击,船被击破,众人被迫登岸,潮水冲上岸滩,水到腰部,鉴真和尚坐在乌 草上,其余的人都淹在水中。时值隆冬,天寒风急,情景狼狈万状。船被毁坏,一时难以成行,只得先上岸住下,等待着下一次航行。

第三次东渡


宁波阿育王寺,鉴真第二次东渡遇风覆舟,获救后曾居此寺第三次航行是在一个月之后。他们修好船,移舶在大屿山,等天气风向转化后,开始启航。但在桑石山行进时,又遭到了大风,船飘来飘去,无法操纵。好不容易才靠近岸边,船又触礁破损,人船被搁浅在荒岩上,水米俱尽,饥渴3日, 困苦难当。幸好风定以后,被渔夫发现,才接济了水、米。又过了5天, 才有巡海官员来问明情况,报请余姚郡太守,把他们安置在遛 县〔今浙江鄞县)阿育王寺。 至此,第三次东渡计划又落空了。在阿育王寺,附近寺院的僧人闻讯而来,纷纷恳请鉴真去宣讲律学,设坛授戒。鉴真和尚先赴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随后依次应邀到杭州、宣州、湖州讲律授戒。其时,越州的僧侣得悉鉴真和尚要去日本.便向越州官府要求挽留,并认为鉴真和尚赴日,纯系日本僧荣睿的诱引,只要处置了荣睿,便很自然地打消了鉴真和尚的赴日计划。于是越州山阴县尉逮捕了荣睿,竟要递送进京。后来,方因病请假释,报称亡故免于刑。

第四次东渡


本九洲萨摩半岛西南的渔村,鉴真一行到此上陆荣睿、普照二人,为了日本的佛教事业,坚邀鉴真东渡,矢志不拔,百折不挠,虽历经万般艰苦,毫无退悔之意。这种为佛教而献身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鉴真。为了完成这一夙愿,鉴真派遣大弟子法进,带了两个管事,携带“轻货”(即名贵货物)前往长乐郡(治所在今福建福州)买船,同时采办粮食用品,为第四次东渡作准备工作;同时又亲率祥彦、思托、荣睿、普照等30余人,一路巡礼佛迹,取道南下福州。登山越岭,县经临海郡(今浙江台州),准备入永嘉郡(今浙江温州)进入闽境。不料此时又发生了意外。四次东渡失败,仍未能动摇鉴真东渡传法的决心。

第五次东渡

天宝七年(748)春,荣睿、普照由舒州(今安徽潜山)同安郡至扬州祟福寺,又和鉴夏和尚相会,筹划第五次东渡,筹划后即着手造船购粮,准备东渡。至六月,准备完华。这次同行的僧侣有祥彦、神仓、思托、光演、顿悟、道祖、如高、德清、日悟、荣睿、普照等,连同水手18人及其他随同人员共35人,于六月廿七日从扬州祟福寺出发,在扬州新河上船启程。先沿运河南下,很快便到了越州境内的三塔山,在那里停泊了一个月;遇好风航行至署(一作暑)风山,又停了一个月。当再次启程,到东海时,遇到了东北风,风涛起落,又把他们吹向西南方向。在海上的来回折腾,耗费了不少积存物资。普照只能每日给同行的人于中午时分发少许生米以充饥。舟中淡水又已用尽,半粒米都难以下咽。海水又无法饮用,碰到雨天,才有少许接济。如此艰苦漂行了半个多月,仍未能到达日本,而是漂到了海南岛的延德郡。

第六次东渡

天宝十二年(753), 日本第十次谴唐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古麻吕、吉备真备等一行,来到扬州参见鉴真和尚。他
古黄泗浦鉴真第六次东渡启航处树立的石幢们得悉鉴真曾五次渡海东去,准备向日本国传教,便奏请唐玄宗准许前往。但玄宗同时派两名道士一齐赴日,而日本国不祟信道教,遣唐使不便携带道士回国,只得奏请僧道一律不带。大使等表示,如鉴真自愿前往,则乘便船赴日,使团可以协助。鉴真和尚当即许诺,愿意赴日,了却心愿。可是扬州的僧俗都不愿让鉴真和尚赴日,对龙兴寺防卫甚严,难以成行。当时东阳郡(今浙江金华)仁翰禅师,知悉鉴真决心难移,愿意协助成行,乃密具船舫,在江边等候。鉴真和尚于十月二十九日夜黑后,趁人不备由徒弟护送,密出龙兴寺,至江头登船。其时,有沙弥24人,赶至船上悲泣相送,具言大和尚今赴日本,今生已无缘拜见,请求预结来生之缘。鉴真和尚也不胜依依,当场为这24人摩顶授戒。随即连夜启航,前往苏州附近的黄洫浦,搭乘遣唐使团回国的大船。古黄泗浦鉴真第六次东渡启航处树立的石幢

这最后一次同行的有:扬州白塔寺法进、台州开元寺思托、泉州超功寺昙静、扬州兴云寺义静、衢州灵耀寺法载、窦州开元寺法成等14人 ;其中思托、昙静、法载3人是第一次东渡时就发愿前往的,尤其是思托,前五次东渡都曾随行,艰苦与共,在前后12年中备尝辛酸、后来又为了追思大师的活动,曾撰写《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3卷,可借失传。此外,还有大批佛橡、绣轴、舍利.金塔模型及其他法器。所携带的东西没有前几次多。但仍很有价值。不久,普照也从余姚郡赶来会齐。回日的使舶于十一月十五日启航。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于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3) 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九州南部的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鹿儿岛),结束了11年的艰苦行程,终于实现了夙愿。此时,鉴直已是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

鉴真大师_鉴真大师 -传播文化


日本政府和僧俗欢迎鉴真的情景《绘卷》中登岸之后,鉴真和尚一行即向大宰府(日本边防衙门)进发。天平胜宝六年(754)正月十三日, 大伴古麻吕等谴唐 使将安全回国情况,奏闻圣武天皇。二月初一日,鉴真等人在普照的陪伴下抵达难波,中国僧人崇道接待了鉴真。初一日,签真等入河内府(今大阪),大纳言正二位藤原仲麻吕代表日本政府欢迎,向鉴真一行人慰劳。日本僧侣中、灵福、贤、晓贵等30余人以及早期到达日本的唐僧道睿所派来的弟子善谈等都赶来迎接。初四,鉴真、普照等离河内国府,骑马而行。当到达当时的日本首都奈良时,天皇派安宿王为敕使,在奈良城正门罗城门前迎候。在安宿王的引导丁,鉴真一行人进入东大寺,又有天皇朝廷的公卿武士和僧人出迎,场面相当隆重。又由东大寺首座少僧都良辩陪同,入客屋休息,由敕使致慰劳之词。初五日,鉴真在东大寺再次受到日本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朝廷中的显赫人物一一前来礼拜;接着又接受了前来日本的中国僧人道睿及印度僧人菩提仙那、林邑僧佛哲谒见。在鉴真初到的一个月里,每天前来拜谒的络绎不绝。

鉴真和尚以将近古稀之年到达日本后,忙着开坛授戒,营建唐招提寺,佛事冗杂,严重地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天平宝字七年(763)五月初六, 76岁的鉴真溘染而逝。在寂化之前,弟子们为他模影写真,这就是至今仍保存着的干漆象。唐大历十二年(777), 日本第十四次谴唐使来华。副使向扬州僧俗传达了鉴真寂化的消息,扬州各寺僧众,均穿丧服向东(日本)举哀;又在龙兴寺设大斋会,表示悼念。对佛教至死不渝的鉴真在临终前嘱咐弟子们继续修缮唐招提寺,弘传佛法。他的弟子思托等跟他一样艰苦奋斗,使律宗在日本佛教中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宗派,与三论、成实、法相、华严、俱舍并称南都六宗。

鉴真大师_鉴真大师 -贡献


鉴真请经贴鉴真大师一生致力于戒律的弘传,五十六岁时,更受日本遣唐僧的邀请,准备将戒律传到日本,前后共经历六次出海,耗费十二年的光阴才到达日本,因此有“东征和尚”的尊称。由于鉴真大师的毅力,虽历经艰难,最后失明仍不改其志,终将南山宗的戒律传入日本,被赐名为“传灯大法师”。鉴真大师在十八岁时,先从密教大师一行法师与道岸法师受菩萨戒,两年后,单身到长安参学,二十二岁时跟随南山宗的恒景律师受具足戒。依中国传统,戒律虽有大乘戒和小乘戒之分,但不论是大乘戒或是小乘戒的出家众,都必须守小乘具足戒,单持大乘戒并不被认为是菩萨僧,鉴真大师也不例外。

鉴真大师曾讲演道宣律师的《行事抄》七十余遍,以及《羯磨疏》、《轻重仪》各十遍;另外也曾弘法、讲法历律师的《四分律疏》四十余遍。对于大乘戒,他更是积极地传授,并且对信徒们讲说。他对菩萨戒讲解,主要依据智周与法锐二位法师的菩萨戒疏,而这驻解又都是依据历史智者大师的《梵纲经菩萨戒义疏》,另外根据天台宗的道素法师学法。因此可知,鉴真的思想与所传的菩萨戒,与天台宗渊源甚深。

鉴真大师一生对社会的教化有非常大的贡献,在中国弘法期间,曾行经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浙江、江苏等地。传授菩萨戒,不只净化人心,同时也净化了社会。鉴真大师后来不幸失明,仍然到处讲律、授戒、建寺、造塔、修塔寺、救济贫民,广大的慈悲心与毅力,足为后世的楷模。大师到了日本,除了为日皇、百官授戒外,更依据唐朝寺规模建筑唐招提寺,供养十方僧伽,不论沙弥或比丘,一律平等供养。而鉴真大师所传去日本的不只是佛法而已,另外,他还带了大批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生活上的衣食等用品送给日本,将中国的文化、建筑、文学等辉煌的艺术传扬海外。统计大师一生曾写大藏经三部,修造伽蓝八十余所,开无遮大会数场,布施袈裟三千岭,讲大乘、小乘戒无数次,授戒弟子多达四百余人,真是名副其实的“传灯大法师”。

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忆》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鉴真大师_鉴真大师 -道场


大明寺栖灵塔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的蜀岗中峰上。创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 年(601),曾在寺内建有(今仅存遗址),寺从塔名,故又称栖灵寺。因寺在隋宫之西,也称西寺。其后寺、塔时毁时建。宋时仍称大明寺。

宋末、元、明,几经变乱,大明寺夷为荒丘。后重建。清代不断增修。康熙时因讳“大明”二字,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高宗弘历南巡杨州,御笔敕题“法净寺”,为清时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咸丰年间(1851―1861)毁于兵火,同治时重建。1980年4月恢复了“大明寺”古称。由于大明寺是我国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鉴真大师的道场,故寺内建有鉴真纪念堂,系仿唐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所设计,1973年建成。堂前建碑亭,中置仿唐汉白玉横碑,正面刻“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为郭沫若手书,背面刻赵朴初所撰碑文。纪念堂正殿内供奉有楠木雕刻的鉴真大师像。

鉴真大师_鉴真大师 -东渡行迹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鉴真大师 鉴真大师-人物简介,鉴真大师-生平事迹

唐鉴真和尚东渡行迹图― - ― 第二次行迹 ― 第三次行迹 - - - 第四、五次行迹 ― 长安游学、渡日成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20103/185397.html

更多阅读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1500

(2009-02-26 10:11:00)转载标签: 宗教天宝夜郎青莲居士李白生平分类: 古风雅韵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清圣祖 清圣祖-简介,清圣祖-生平事迹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廖均卿 廖均卿-生平事迹,廖均卿-个人简介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人。廖均卿_廖均卿 -生平事迹明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永乐五年,由礼部尚书赵引均卿入京选择陵址。时经两年,终于择取北京西郊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刘宇一 刘宇一-人物简介,刘宇一-生平事迹

刘宇一,1940年生,河北吴桥人,油画家。现旅居香港,为桂林画院画师、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香港宇一画院院长,曾为200多位中国政要及各界名人画像。其巨作深受国际艺术市场瞩目,二十世纪末连续四次创华人画家作品最高价位纪录。刘宇一_刘宇

声明:《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鉴真大师 鉴真大师-人物简介,鉴真大师-生平事迹》为网友初阳绽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