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 《华声报》 《华声报》-简介,《华声报》-改版

《华声报》读者对象主要是海外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国内归侨和侨眷。

华声报_《华声报》 -简介

中国主要面向侨胞的全国性综合性报纸。由归桥、侨眷和新闻界人士联合主办。1983年1月2日在北京创刊。初为周刊,1986年改周2刊。对开1张。发行到世界上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期发行量5万份(1988)。

《华声报》读者对象主要是海外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国内归侨和侨眷。宗旨是传播华侨的心声,增进海内外同胞之间、海外华侨华人之间、中外人民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团结,为海外侨胞、国内归侨和侨眷服务,作他们的代言人,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其内容主要是宣传中国的侨务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介绍中国各方面的建设成就,社会改革的进程,侨界活动,侨乡变化,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现状,以及他们对所在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第 1版除社会要闻外,有“每周一谈”“客座论坛” “侨语”“海外舆情”“人物专访”“图片新闻”等栏目。第 2版有“侨乡实录”“侨界之光”“经济信息窗”“成先生信箱”等栏目和侨乡专版。第 3版有“海外侨情”“炎黄儿女”“侨史纵横”“环球博览”“台港澳扫描”“畅所欲言”“闲话天下事”等栏目。第 4版副刊有“黄河”“中华荟萃”“今日生活”等栏目。

《华声报》在世界华侨、华人主要聚居地聘有几十名特约记者。

华声报_《华声报》 -改版

为《华声月报》

华声报 《华声报》 《华声报》-简介,《华声报》-改版

《华声报》运行了12年,在海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是,《华声报》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全球新闻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间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每周两次在国内出版的原《华声报》已无法适应海内外读者的需要,遂于1994年底停办,改为侧重对中国新闻进行深度报道的月刊--《华声月报》。这个刊物受到读者的喜爱,但是,作为一个新闻刊物,特别是对海外进行新闻传播的刊物,《华声月报》显然存在着种种局限。首先,是出版周期太长,新闻容易成为旧闻。再就是我们的发行力量难以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从而使我们刊物的发行量难以大幅度增长。此外就是读者订阅刊物的手续过于繁琐,他们需要把订单和订款寄到香港订阅本刊,这无疑会使人们感到麻烦。还有就是制作成本极高。《华声月报》这样一个108页全彩色印刷的大型刊物制作费用极为昂贵。就是因为看到了在新闻传播领域传统工作方式存在的种种缺陷,我们才下决心利用国际互联网,开辟新的更为有效的新闻传播途径。自1997年5月,《华声报》电子版在国际互联网上以独立域名创办运行,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奋斗,《华声报》电子版终于在互联网上开始产生影响,成为国际互联网上一个知名的中国新闻网站,并且拥有了一批海内外稳定读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20103/185484.html

更多阅读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挺进报》在江津第六中学的后续故事撰稿: 庹 江、 辜世伟 ; 责编 :丁华乾。前序:重庆是一个红色的城市,这里,许多红色的故事俯首皆拾。不久前,笔者在离重庆约120公里的江津区蔡家镇,在位于这个镇上的

转载 转摘:《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

原文地址:转摘:《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作者:磐石校尉0112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    大约一个月之前,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油价接轨,房价暴跌”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反馈,怀疑者有之,反对

陈涌海唱《八声甘州》及《少年行》 吴文英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洗清秋柳永大仙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奈有柔肠寸断,惜英雄气灭,儿女情留。唱青山绿水,何处觅清游?此闲情,可谈风月,却误将,旧恨深回眸。

观《音乐之声》有感 观长征有感

观《音乐之声》有感在图书室里看到刘良华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收获颇多,导言中评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其中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玛利亚,评为最宽容的老师。今天我看了这部电影,收获颇多,一些粗浅的感受和大家分享。玛利亚本是

声明:《华声报 《华声报》 《华声报》-简介,《华声报》-改版》为网友模范逗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