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学名:Procapra gutturosa)为洞角科原羚属的动物。广泛迁徙在Steppe草原(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中国内蒙古)。千年以来来,几百万只黄羊主要在蒙古高原(蒙古国东部和内蒙古北部草原之间)随季节变化迁徙。 1959年―1961年中国大规模饥荒期间,发生了有组织的到中国内蒙古大规模捕杀黄羊行动,导致内蒙古北部几十万只迁徙的黄羊基本灭绝。20世纪末,中国沿中蒙边界边境线设立了高密铁丝网,拦住了蒙古国黄羊群迁徙路线,中国内蒙古地区黄羊基本绝迹。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外贝加尔地区鄂嫩河上游。
黄羚_黄羊 -概述
黄羊又叫黄羚、蒙古原羚、蒙古瞪羚、蒙古羚等。
黄羊自古迁徙在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原,目前在蒙古国东部草原主要在东方省仍有约1百万只黄羊自由迁徙,而中国内蒙古北部草原黄羊基本灭绝。
黄羚_黄羊 -亚种
黄羊在中国有2亚种:
(1)P.g.altaicaHollister,1913,分布于新疆西北,多半已经绝灭;
(2)黄羊指名亚种(学名:Procapragutturosagutturosa),Pallas于1977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宁夏、辽宁、吉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外贝加尔地区鄂嫩河上游
黄羚_黄羊 -外形特征
黄羊
黄羊的体形纤瘦,但比藏原羚和普氏原羚大,也略显粗壮,体长为100―150厘米,肩高大约为76厘米,体重一般为20─35千克,但最大的可达60―90千克。头部圆钝,耳朵长而尖,并且生有很密的毛。具有眶下腺,与藏原羚和普氏原羚不同。
雄兽长在额骨上的角较短而直,呈竖琴状,基部大致向上平行伸出,表面有明显而紧密的环形横棱,环的数目最多不会超过23个,尖端平滑,略微向后方逐渐斜向弯曲,呈弧形外展,最后两个角尖彼此相对。角的内部为骨质,外面是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鞘。
雌兽没有角,仅有一个隆起。颈部粗壮,尾巴很短,仅有9―11厘米。夏毛较短,为红棕色,腹面和四肢的内侧为白色,尾毛棕色。冬毛密厚而脆,但颜色较浅,略带浅红棕色,并且有白色的长毛伸出,腰部毛色呈灰白色,稍带粉红色调。
臀部有白色的斑,不算大,但十分明显,尤其是冬季。鼠蹊腺发达。它的四肢细长,前腿稍短,角质的蹄子窄而尖。
黄羚_黄羊 -生态习性
黄羊
黄羊栖息于半沙漠地区的草原地带,一般避开高山或纯沙漠地区,只是偶尔才到高山或者峡谷地带,但从不进入沙漠之中。性喜群栖,集群的时间比较长,移动的距离和范围也大,一般随着牧草的生长情况而游动。
冬季时南移到达杂草草原的边缘和南方的荒漠草原,但不会越过长城以南。主要是以枯草、积雪来充饥和解渴。在休息的时候,通常先用蹄子把积雪刨开,形成浅坑,然后群体成员聚拢在一起,卧在其中。如果是在十分寒冷的白天或者风雪交加的夜晚,更是彼此紧靠,缩成一团。
到了春季,群体又逐渐向北方移动。夏季通常于清晨和下午进行觅食活动,并且常到有盐碱结晶的咸水湖畔去舔食,这时的食物有长芒、针茅、多须葱等杂草和锦鸡儿等灌木,以及蒿类、猪毛菜和豆类等,取食场所常有雁类等水禽在其身边活动,彼此和睦相处。
它很耐渴,有时可以几天不喝水。中午喜欢分散成小群静卧,进行反刍。秋季,各个家族汇集成一个大群,有时可以多达数千只,浩浩荡荡地进行迁移,通常有一只有经验的雄兽在前面带路,其余的个体便一只跟一只组成一列纵队,有条不紊,依次行进。
黄羊善于跳跃,高度可达2.5米,平地一个纵跳可达6―7米远,下坡时甚至能跳到13米远。它也善于奔跑,最高时速为90公里左右。如果以75公里的时速奔跑,则可以持续1小时之久,在原野上时而直线前进,时而来回横窜,尤其喜欢在草原上奔驰的马匹和汽车面前飞越而过。
由于奔跑的本领十分出众,再加上各种感觉都十分灵敏,所以发现远处的天敌后并不害怕,往往先凝视一阵,然后奔跑一段距离,复又站住,回过头来观察一番,再飞速奔逃,转瞬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黄羚_黄羊 -繁殖特点
黄羊
黄羊的雄兽在繁殖期到来之前首先单独组成群体,与雌兽分开活动,到晚秋和初冬时的交配季节再回到大群中。此时雄兽十分兴奋,脖子胀得又粗又大,常低着头部乱奔乱窜,拼命地追逐雌兽。
雄兽在争夺配偶时常用“啊卡、啊卡”的嘶叫声威胁对方,这种声音十分洪亮,在草原上可传播到几公里远。不过,它们的角斗却并不激烈,一旦对手败退而被逐出时就会嘎然而止,不会出现因争斗而死亡的现象。到了5―6月份,黄羊群体大多移居到水草丰盛的地区。
7月初,怀孕的雌兽便单独生活,然后在较为稀疏的灌木林中分娩,每胎产1―2仔,偶尔为3仔。刚出生的幼仔,被雌兽舔干了身体就能站立起来,生3日后就可以随着雌兽疾速奔走,时速为40公里左右,2―3个月后即能以最高速度奔跑,时速竟能达到80―90公里。
雄性幼仔在4―5月龄时,就在额骨的顶部长出短小的角,到冬季时长度已经有1―2厘米,呈黑色,直立而光滑,没有圆环,而且被头顶上的长毛所遮盖。1―2岁达到性成熟时具有6―10个环纹,以后环纹逐渐增多。它的寿命为7―8岁。
黄羚_黄羊 -分布
黄羊主要分布于蒙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布于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等省区。
黄羚_黄羊 -天敌
狼是黄羊的主要天敌,能沿着黄羊的足迹不停地追赶,虽然奔跑的速度比不上黄羊,但可以袭击因老弱病残等原因而落伍的个体。
此外,狐狸、猞猁等中大型食肉兽类和雕类等大型猛禽也会捕食黄羊的幼仔。
黄羊有喜光的特性,常会给它带来灭顶之灾,因为狩猎者就是根据它的这个习性,在夜间架好猎枪守候在汽车里,同时开亮车灯。
当黄羊在远处看到光亮,奔跑过来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射杀大批的黄羊。甚至那些开始并没有被射中的,在眼花缭乱的灯光下,也会像着了“魔”似地不肯逃离,最后只能束手待毙。但是如果在白天,黄羊被射伤后,却能够十分顽强地拼命逃跑,直到筋疲力尽时为止。
黄羚_黄羊 -价值
黄羊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动物,它的皮革光润、轻暖,可以加工成皮衣、马鞍等用具;
肉可食,味道鲜美,还能制成肉松和肉干,从前是草原牧民冬季的主要食物;
角能制成各种纤细的工艺品,还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的功能,主治温病高热神昏、小儿惊风、痫症、中风等,特别是解热作用和抗惊厥作用较为明显。
黄羚_黄羊 -保护
过去中国黄羊的数量确实较多,后来由于缺乏科学地控制狩猎量和狩猎季节,不断被大量捕杀之后难以恢复,数量逐年下降,已经成为稀有物种,亟待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1)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2)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渐危
黄羚_黄羊 -饲养管理
准备工作
A、场地的准备:
黄羊
按不同生产用途的羊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全放牧(含系牧、栓牧),圈养,半圈半牧。羊圈应选建在向阳、背风、干燥、南向为开阔地带的地方,切忌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建圈。羊舍建造求,以半楼(吊脚楼)式漏缝地板的简易圈舍为佳,面积,按羊只用途、羊群大小而定。并尽可能在舍外设置运动场,运动场的面积应为圈舍面积的2-2.5倍。但必须开设窗户以利空气流通、日光照射,特别是舍内应
B、设施的准备:
准备设备有饲槽、草架、繁殖母羊产羔栏以及饮水装置和饲料加工机械等,
C、技术的准备:
养殖黄羊技术大体与家羊相似,在繁殖方面有一定技术要求,需通过书本报刊杂志进行自学,也可到本网网“养羊知识讲座”和电子刊物“养羊技术文荟”等栏目学习,不断提高、丰富饲养养技术。
D、饲料的准备:
养殖黄羊需要提前解决青饲料和桔杆饲料。
E、防疫的准备:
虽然黄羊抗病性强,但也会生寄生虫病,内肝片吸虫病、肺丝虫病、多头蚴病、肺炎等病,因此要加强黄羊防疫工作。
F、引种的准备
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种货源,掌握相关知识,要到有种苗经营资格单位购买的原则、坚持比质、比价、比服务的原则、坚持就近购买的原则,把好黄羊种羊的质量关、价格关、结构关。
基本知识
A、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坚持公、母分群,切忌混群乱交、乱配。实行种公羊单独饲养,在配种期供应草料日粮,并提高蛋白质饲料的比生重,加强运动;非配种期也应给予饲草日粮的平衡供应,以常年维持较好的种用体况。
B、繁殖母羊。
黄羊
在配种期主要是保持良好体况,使之正常发情、排卵和受孕,一般在配种前2至3周给予短期优饲,以放牧和为主的羊群,应提高补饲水平;怀孕后期,即产前两个月,胎儿发育较快,2/3的初生体重在此期完成,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的饲料,用量应比妊娠前期增加0.25-0.5 公斤为宜,并在临产前1周逐渐降低供量、夜间进入产羔栏,做好接羔护产工作;
哺乳期的母羊在分娩后体质虚弱,应结合放牧,适当增供多计料或放牧优质草场,以保证泌乳。c、育成羊,主要是加强营养物质的供应和补充矿物质饲料。对断奶的羊只,在搞好公、母羊分群管理的同时,加强饲养,必要时可补饲液体料或羔羊料。
C、哺乳期羔羊的饲养管理:
一是生后3天保证吃足初乳;二是哺乳次数由多到少;三是提早补饲,于生后一周随母放牧优质草场,在二月龄可断奶。同时,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单独组群育羔,采取人工哺乳措施,实施提早补饲、去势、断奶的技术。
同时,注意饮水及饮水卫生,不让羊饮污水。炎热季节收牧后夜间在舍内供水自饮;冬天早、晚定时供给温热食盐水;饲喂青干草,应日常性给予补水;放牧过程中,可在牧区设饮水池或固定的溪沟自由饮水。保持环境卫生,每日清扫羊舍,合理处理粪便,定期进行羊舍消毒。
黄羚_黄羊 -相关内容
自2012年入冬以来,内蒙古中东部边境牧区狼害频发。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赔偿机制,多数受损牧户只能独自承担损失。业内人士认为,雪灾只是表面现象,生物链受损才是闹狼灾的根本原因,若想让牧户少受损失,进一步增加野生黄羊的种群数量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