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身吞炭,典故名,成语,典出《战国策・赵策一》。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矢志复仇,事败而死。比喻舍身酬报知己或雪耻复仇。 ★唐・李翱《与本使李中丞论陆巡官状》。赵襄子不给,并说服韩、魏与赵联合,于公元前453年灭掉了智氏。”豫让说:“在人手下为臣,心里却想着杀他,这是怀二心以服侍其君。赵襄子见豫让这副模样,不禁叹息流泪道:“豫子(“子”是古人对人敬重的称呼),您为智伯已经成就了美名,而寡人饶恕过您一次,也已足够了。
漆身吞炭_漆身吞炭 -成语释义
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漆身吞炭_漆身吞炭 -典源
《战国策・赵策一》:“赵襄子杀智伯,智伯之客豫让谋刺赵襄子,为所识。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碳为哑,变其音。伺机刺杀赵襄子,后事败而死。。”
《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漆身吞炭_漆身吞炭 -示例
唐・李翱《与本使李中丞论陆巡官状》。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