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1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一度出现和平建设的曙光,解放区各项建设事业急待开展。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向边区政府委员会提出在本边区创办高等学校,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的意见。经边委会讨论,决定创办新华大学,后定名为北方大学。
北方大学_北方大学 -筹建
北方大学1945年12月,边区政府决定组成以杨秀峰为主任的北方大学筹备委员会。杨秀峰亲拟电报,要求中央把范文澜调来当校长。经反复商量,中央有条件地同意了杨秀峰的请求,即由边区派得力助手协助范文澜主持校务,以不影响他的中国通史研究。范文澜是著名学者,知名度很高。中央同意他来当校长,使全边区人民十分高兴,也轰动了平津 、济南、开封等蒋管区。为落实中央“条件”,杨秀峰亲自选定学校领导,任命罗青、孟夫唐、王振华、张柏园、曾毅等分别担任秘书长、校务主任、教务长等职务,以减轻范文澜的行政工作。范文澜从延安到边 区时,带来了艾思奇、陈唯实等几位学者,同时到北方大学任教。随后,边区又调来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到北方大学来,其中不少是国内外著名学者,如黄松龄、王学文、何穆、刘大年、叶丁易、王鹤、王南、陈荒煤、夏青、乔羽等。
北方大学_北方大学 -成立
1946年1月5日在邢台市西关正式成立了北方大学,分设行政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文教学院、财经学院等6院。5月21日,北方大学在河北省邢台市正式开课。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特聘范文澜为校长。北方大学是边区政府的最高学府,内设行政学院、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和一个附属班。 杨秀峰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开学不久,即来到学校,了解情况,并对师生发表了《对于时局应有的认识》的讲话,勉励大家要“在认识时代的客观基础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北方大学_北方大学 -演变
北方大学1946年1月校办、教务处、总务处,在邢台仅仅呆了九个月,她是在邢台诞生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下半年迁往山西长治解放区,当时北方大学的校长为范文澜,教务长为孟夫唐。1948年迁往正定,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1949年底前往北京,即后来的中国人民大学。邢台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发祥地之一。1946年7月北方大学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参加邢台、沙河两县的农村工作团,帮助贫下中农进行土地改革。还成立“翻身剧社”,到农村演出,受到农民欢迎。1946年7月统计,晋察冀边区有大学2处,学生1086人;专门学校及学院5处,学生831人。1945年11月28日在南宫成立的 冀南建国学院,冀南行署主任孟夫唐兼任院长。2所大学全在邢台,还有1所学院,占到了晋察冀边区的将近一半的高校,可以说在解放战争初期,邢台是晋察冀边区文化中心。这是邢台近现代历史上高等教育最发达最繁荣的时期,也是历史上第二次高等教育高潮。
北方大学_北方大学 -意义
1946年1月,北方大学在邢台市成立,当时的北方大学设立有7个学院,包括文教、财经、工、农、医、艺术、行政学院,学生高达两千人,有来自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的学生(含台湾省),更吸引了一批来自京津等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北方大学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社会,有的牺牲的战场,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为社会主义事业默默奉献一生,在两年半的时间内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千四五百位的革命干部,这些干部在不同岗位奋发努力,为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领域造诣非凡,作出了杰出贡献,她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影响还在于从北方大学衍生了几所名校。
北京理工大学----北方大学工学院后来和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发展成为北京工学院即今日的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北方大学农学院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农艺系合并发展为今日的中国农业大学,该校前校长乐天宇即为原北方大学农学院院长。
中国歌剧院、中国舞剧院----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后来和华北联合大学艺术班合并发展成为中国歌剧院、中国舞剧院。
华北医科大学-----北方大学医学院和晋察冀白求恩医大合并成为后来的华北医科大学,诞生于邢台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成为华北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由北方大学历史研究所发展而来,原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生前一直担任该所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合并发展为中国人民大学
北方大学这所在解放战争中创办的新型学府,是中国解放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他的诞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即将全面展开的新生活做一次尝试,北方大学的经历和产生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北方大学设在邢台也是邢台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