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学派的解释,通货膨胀-衡量标准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俗地讲是指国家生产的货币过多,导致货币降低本来的价值,使得物价上涨。如白菜本来2.2元一斤,后因货币过多而涨价为4.4元。客观来说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其与货币贬值实质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间之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使用国内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胀_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学派的解释


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被总结在一个非常简洁明了的方程里面,即著名的货币量公式:

其中M是货币的总量,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也就是通货膨胀的量度,T是总交换量也就是该经济体内的总产出。货币主义的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这个方程是一个由左至右的方程,也就是说当货币总量增加并且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上升时,右边的两个参数的积会增加。如果P增长的百分比比T更多,物价水平就比产出上升地快,从而通货膨胀产生。

通胀_通货膨胀 -衡量标准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通胀_通货膨胀 -其他资料

案例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肆意滥发纸币,结果造成长期恶性通货膨胀。据统计,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政府崩溃(1937-1949)的十二年间,纸币发行量累计增加了1400多亿倍,致使同期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达到古今中外罕见的程度。货币购买力一落再落,最后几乎变成废纸。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以100法币购买力为例,在1937年可买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39年为1头猪,1941年为1袋面粉,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2个鸡蛋,1947年为1个煤球,1948年8月国民党货币改革时为3粒大米。至此,全国广大劳动人民陷于极端痛苦和贫困的境地。

表现形式

一般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经济学解释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后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前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之反义可为“通货再膨胀”,即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或紧缩的程度降低。也就是说,一般物价水平虽然下降,但幅度缩小。相关词为“通货膨胀率减缓”,即通货膨胀上升速率减缓,但不足以造成通货紧缩。

部分学者认为,中文“通货膨胀”一词字面上容易给人通货本身价值增加的联想,建议改称“物价膨胀”,但并未广获使用。

理解

(一)

对一个国家经济而言,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其一经济增长;其二通货膨胀;其三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文主要讨论通货膨胀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换句话说:相同单位的资本要求得到相等的投资回报,即资本无差别化。然而现实中资本无差别化不可能存在,这往往受到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影响。所以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产生了利润平均化的级差,这种行业或产业之间客观存在的级差利润率可以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取得某种均衡,这种均衡一旦被打破,就会拉大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利润率比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资本进入行业或产业的难易程度受利率,分工,行业生产力,投资规模,科学技术的保密程度,人力资源,品牌,信誉,专利,标准,原材料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在现实生活中,创新的推动,市场需求的波动,劳工的议价等会使资本利润率产生差异,进而价格被扭曲。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使投资者觉得投资有差异,利润率也应当有差异,因而通货膨胀通常发生在利息率降低,通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在这时,那些充足的资金会迅速的从利润率低的行业流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即流动资金越多,对行业利润率平均化要求越迫切。而在高利息率时期,资金紧缺,各行业对利润率平均化要求不高,因而行业间利润率差就高,但是如果各行业的相对利润率被充分扭曲时,高利息率下同样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CPI指数是个不太准确的概念,因为它不能包含全部商品,事实上未包含的商品往往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如创新的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售价高而占GDP的比重小;而另一些将要被淘汰的产品价格偏低,占GDP的比重也偏低,统计指标常常将之忽略。

打破平衡往往是由成本,需求,创新这三者的易变性决定的,这三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由企业决定,比如成本中:原料,人力资本由外部决定;需求由顾客决定。在经济扩张与衰退期需求波动较大;创新往往改变生产率,所以创新由行业与产业之间的创新成果的相对性决定,且偶然性大。

从企业或行业的角度,我们应当注意到:企业投资都有一个长期目标,进而决定其资产配置,如固定资产投资,这就决定了企业在作利润决策时,追求近期利润最大化;行业是由许多企业组成的,国家又由众多行业组成,所以企业并不会以利润率平均化为决策组织生产,这是另一个原因。投资直接改变了行业,企业之间的利润率,因为投资毕竟是个体(单位)行为,由于投资受到决策主体,环境,资源与心理预期的影响,资本的差别化始终存在,有时还很大。因而行业与企业的利润率被扭曲也是客观存在的,而通货膨胀及资本利润率平均化的要求是自然调节这一不公平现象的有效方式,这也适合经济周期中的调节,如经济扩张期,利润率被严重扭曲;在衰退期,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然而投资也可以符合资本无差别化原则。如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除了通过财政支出实现资本利润平均化外,还可以通过价格控制各行业利润率;而货币政策就体现在利息率与汇率调控上,如提高银行准备金,从这可以看出通货膨胀与利息率存在关系。

假如企业保持合适的利润率,而适当增加劳动力支出(工资),保持合适的消费支出,无疑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或可生产产品的增加,将使资本经济快速增长,个人可支配的财富更多,但这只能是理想;正如前面所说,企业并非以社会利益来决定利润率(积累),而是追求自我的最大化,这就决定了资本要压低劳动力价值(工资)的本性,因而资本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周期明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系统的角度,以资本无差别化为引导,本着平衡消费与积累的关系,以科技创新发展经济为目的,制定适合各行业,企业的利润率政策与监管,才可能化解资本经济的各种缺陷。

现实中各行业的利润率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自然差别能够自动取得某种均衡的比率,即前面提到的利润平均化的级差。比如石油/IT=4/5;工业/农业=4/3等,这种比率可以自动形成一种商业习惯性利润率的合理比率,从而在企业,行业,顾客,社会中形成所谓的合理利润率。这种均衡我们可以称其为自然状态下的资本级差化均衡。即行业间的自然平均化。然而这种均衡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均衡,其根本原因有:

⑴金融体系的发达推动着投资打破原来的经济结构。

⑵科学技术带来生产力的提高,让人们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购买不再由必需所左右,消费者更富有想象力,通过心理活动改变购买行为变得更加容易,由于冲动,非理性购买客观存在,从而使得购买有强烈的潮流性。使某些行业提供的产品短时间膨胀或收缩强烈。

⑶科学技术创新的非程序化,对市场结构的冲击像波浪一样影响经济。

⑷由于各行业本身利润率的不同,成本结构不同,市场规模不一样,从而使得利润积累的速度与数量,资产补充的速度与方式,市场的存在与替换的速度都不同。这往往会对新投资的时间,规模,速度产生重大影响。

单个行业的利润平均化级差有个度,这个“度”取决于:①行业内理想的投资回报率,如A行业7%。②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比率,如A行业利润率为7%,社会平均利润率为10%,A行业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比率在[0.6,1]之间波动。更常见的情况表现为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例如2007年国内猪肉价格普遍上涨,表面上是由于猪肉供应量减少,其实质原因是:一价格上涨使猪肉成本上升。二猪肉利润减小,不少养猪户都不是批量饲养,所以得不到规模优势,既而不养猪而做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当猪肉价格上涨时,鸡,牛,羊肉也纷纷上涨,因为它们都不同程度的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通货膨胀是调节利润率分布不均的重要方式,也是调节投资分配不合理的自然手段;因为信息不对称,投资的主观化,汇率,投入,产出,需求等在经济环境中总存在适应性调整。

利息率的影响。企业投资者是根据相对性成本来筹资的,如果货币政策以降息来促进投资,那么投资中用于技术创新的部分就会明显不足,这是因为存在可比利润的影响,例如原有产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货币政策可以使决策者认为在原有产业继续投资导致整个产业利润率下降乃可弥补利息成本,且由于规模经济的“陷阱”使决策者过于乐观,从而使得产业利润率进一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不如在原有条件下复制性投资,这使得通货膨胀上升,失业率下降。

当利息率上升时,投资同样进行,这时企业决策者明白,利息率高必须以更高的利润率来补偿,在原有产业,设备等条件下投资只能加重原来产业的竞争与降低整体利润率,除非企业投资促进垄断形成,这时可以加快企业购并速度,促进规模经济与垄断行业的形成;另一种情况是创新进一步深化,因为创新成果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足以弥补利息率的上升,这就导致了产业的升级与新兴行业的产生,这种变革使得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低;在不能促进创新时失业率高,这是由于各行业内购并重组辞退了多余的工人;如果促进了创新,这又使得失业率下降。当然上面两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利率下降或低利率对消费者来说更有利,因而促进了内需,但是促进程度值得研究,因为如果发生了高通货膨胀或投资收益率普遍较高时反而不利于促进内需,消费代价反而高。利息率上升或高利息率不利于消费,这时投资适合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当然单纯从利息率的升降并不能说明问题,必须结合相关相对性与连续性才有意义。国家在使用利息率调控经济时,要考虑到是坚持创新还是在原有产业中深挖掘经济增长潜力,降息并保持较低利息率类似于发展中国家调控经济;而升息并保持较高利息率利于发达国家。

既然通货膨胀是利润率平均化的反应,那么通货膨胀越低,利润率平均化就越高;通货膨胀越高,利润率平均化就越低。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⑴发展中国家各行业投资速度不一,利润率相差较大。⑵对价格形成机制缺乏控制。像发达国家美国:1.制定较高的利率,减少盲目投资对各行业投资回报率的过分扭曲。2.市场机制发达,政府对价格影响传播快,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成本,利润目标灵活改变。

通货膨胀并非能消除,因为无论那类投资增加都会破坏利润率平均化。新投资不可能平均分配在各行业,如果投资在全新行业,新行业也会通过排挤原有行业的市场,而打破原来资本的平均化。另外由于意识形态的存在,偏好总是存在,资本自然流动不可能,信息不对称会阻止资本的流动。投资带来经济增长从表面上看来,经济增长带动通货膨胀;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政府制定较高的利息率政策,这使得投资要考虑更多的相关成本,同时消费也不太活跃,各行业投资利率也相对趋同化。而利息率一旦降低,投资者在作决策时选择空间大,因而可能会快速扰乱市场,使各行业利润率被扭曲更大,经济增长,通货也高。通常情况下,低利率下的通货膨胀高,有利于吸收更多人员就业,这是因为投资往往集中在原有行业或产品上;而高利息率下的经济增长则对人员就业增长难以判断,因为如果创新科技以少人化为目的,人员就业就不会提高(这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而创新科技不以少人化为目的(如第三产业)则会提高就业率。

在高利率顶端,大部分投资被抑制,生活必需品等一些传统产品的利润率稳定,而耐用品等非必需品及新兴产品的利润率下降。这有两种状态,要保住市场则必需降价,不降价则产品向市场供应减少,其中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等分摊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比值上升,其利润率同样下降,利润差缩小。

在低利率底端,资金充足,流动充分,生活必需品及传统产品涨价幅度小于耐用品等非必需品及新产品涨价幅度,从而拉大了行业利润率差,这时前类产品可能形成追赶后者产品的状态来平衡利差,直到利差缩小,这也是全面通货膨胀的起点。

汇率提升产生两方面效应:其一出口型企业能收到更多外汇,利润率降低,企业积累的资金更多。其二其它非出口行业或弱势行业的利润也减少,出口大于进口,汇率提高,国内货币供应增加,通货膨胀发生,汇率继续上升,同时外国对本国投资增加。由于汇率变化,使得国内各行业利润率比例发生明显偏差,出口行业由于能创造较多利润受到追捧,国内外投资资金被吸引,人才等资源也流向出口企业。弱势行业即使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由于投资减少,产出明显不足;在消费充足的情况下,价格上涨,由于政府管制,进口受到严格审批,因而通货膨胀提升更快,失业率却很低;此时政府放开进口限制,汇率与通货膨胀同时降低。这也适合进口大于出口的经济分析。

(二)

出现通胀与以下原因也有关联: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成本推进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一般认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原因在于,厂商由于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制约,提高价格会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润的限制,而工会推进货币工资上涨则是越多越好。

⑶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反通货膨胀

反通货膨胀(Disinflation)国家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参见工资议价,incomes policies)。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货膨胀而使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可能维持数年的偏低增长期,并预测通胀见顶后未必回落。“整体来看,三季度股市呈前高后低的箱体震荡之势;短期限债券具有较好的交易价值,中长期金融债收益率涨幅可能高于同期限国债;大宗商品方面,黄金、农产品优于能源、工业金属;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但难度进一步加大,而由于城市化率进一步升高带来的刚性需求将使房地产市场在长期保持旺盛的需求;中国的VC/PE市场已经由募资难转向投资难的阶段,但A股市场上市的投资回报率仍相对较高

模型

汇率与通货膨胀模型

我们假设本国A与外国B之间进行贸易,外国B可以为单国也可以为多国,也可以以货币范围区分贸易国,如欧元区。在汇率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外国B对本国A的汇率下降,本国A货币增值,出口型企业越强汇率越低。本国A的所有企业及行业对外国B的相对成本总体上升,由于本国A所有的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已经实现了差异最大化,本国A的强势企业对本国国内价格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本国A国内弱势企业及行业对本国国内价格上升(需求大于强势企业产品需求),因而本国国内强势企业或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本国弱势企业及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小幅下降或上升,本国强势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快于本国弱势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下降的幅度。强弱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差缩小,本国弱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高于本国强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无论本国企业及行业的总体利润率是升高还是降低。通常情况下是所有企业或行业利润率普遍降低;由于汇率降低,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对外国出口的价格实际上升了,所以出口受到抑制,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开始下降,收益减少。

从外国B来看:本国A对外国B汇率的上升,外国B货币贬值,出口型企业越弱汇率上升得越高,外国B的所有企业及行业对本国A的相对成本总体下降。由于汇率上升,外国B所有的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差异化越拉越大,外国B的强势企业相对本国国内价格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出口到A国的产品价格可以提高(外国需求旺盛);外国B国内的弱势企业及行业对本国国内价格上升(外国产品价格高,如果受到外国产品的倾销,则相反),因而外国B国内强势企业或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上升;外国B国内弱势企业及行业的单位产品利润率大幅度上升,外国B的强势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上升慢于外国国弱势企业企业及行业单位产品利润率上升的幅度。强弱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差拉大。外国B弱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低于外国B的强势企业及行业收益率;外国B的企业及行业的总体利润率上升。由于汇率上升,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对外国的价格实际上下降了,所以增强了出口,出口型企业及行业利润率开始上升。

从上面可以看出:A国对B国的贸易顺差通过汇率的变化促进了企业或行业垄断的加剧,A国的弱势企业比B国的弱势企业消亡的更快。分工导致了贸易顺差或逆差,贸易顺差或逆差又进一步强化了分工;因为分工(行业竞争)导致了行业或企业的利润率差异化。因而强化国际分工的国家经济结构单一,顺差较大。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对本国A来说:由于成本上升产品生产过剩,本国A的总体利润率不能继续上升,有可能回落;利润总量可能继续上升。这时有:一本国A与外国B的企业及行业成本与汇率升降成反比。二本国与外国企业及行业成本的差异化由专业化分工产生,汇率不是本质。三企业生产力不提高,价格很难回落,况且企业通过创新淘汰旧产品使价格不易回落。通货膨胀存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即钱越来越贬值;利润平均化在对外贸易下是全球性的。一国通货膨胀可以引起贸易多国的通货膨胀,贸易多国的通货膨胀可以引起全球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各国周期波动,各国生产总量也不断上升。物价上涨在各国的内容不一样,一国可能是工业价格指数,另一国可能是消费价格指数。

从上面AB两国模型中,我们看到:汇率下降与利润率下降,汇率上升与利润率上升相互抵消,所以把同行业的利润率换算为单国货币表示时,利润平均化规律仍然存在,因而对汇率的投资与干涉或对外国资本的投资会影响本国各行业的竞争力。从现代金融来看,A国对B国的持续投资如果在汇率自由状态化下,A国对B国汇率上升意味着B国的利润率会高于A国,这会增加B国产品出口到A国。同样A国对B国持续出口产品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通常表现为A国利润率普遍下降,B国利润率普遍上升,B国投资被刺激,这是因为之前A国利润率高于B国的结果。如果是短期汇率波动(如投机行为),则不会影响产品进出口,无论那一种情况都会提高通货膨胀率。中国通过加大汇率灵活性来抑制通货膨胀是明智的,但要放宽商品进口的限制;这有可能降低某些行业或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谈到对外贸易,这里提出国际之间的通货膨胀的转移,前面我们提到菲利普斯曲线,及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但现实中我们又发现反菲利普斯曲线的情况,如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存在对外贸易。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是,当发展经济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当经济发展缓慢(不发展经济)时通货膨胀下降,失业率上升。如果一国采取出口时大量进口;或外资投资增长时大量出口,及保持汇率平衡,就可以转移失业,从而转移通货膨胀率并发展经济,这种代价是把失业与通货膨胀率转移到其它一些国家,但这种转移可能引起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上世纪90年代就通过大量出口,使出口略小于进口保持了快速增长,代价是上世纪末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21世纪经济增长放慢。小国对大国的贸易将这种转移发挥的很充分,如韩国,新加坡上世纪的快速发展,同时保持失业率低与通货膨胀率低;由于小国人口基数与经济总量都小,将失业转移到大国后,大国人口基数与经济量都大,不会明显影响大国的失业率与经济增长,如小国转移5%的失业率,可能只相当于大国增加0.5%的失业率。如果大国对小国转移,可能引起全球性经济危机,被转移国家可能同时失业率高,通货膨胀高,贫富差距被拉大。

农产品的价格受自然灾害对主要农作物供需的影响及人口增加的影响;另外用途改变也是不小的影响,如玉米加工饲料,用大豆制造生物燃料等。

一个证券投资均衡模型:

设债券P,股票K,基金J,其它金融衍生产品Y;证券综合利率S

各金融产品比重为gp,gk,gj,gy,分别代表P,K,J,Y占金融市场价值的比重。

T代表风险利率,又称风险报酬率:Tp ,Tk ,Tj ,Ty 分别代表P,K,J,Y的风险报酬率

R代表收益率:Rp Rk Rj Ry 分别代表P,K,J,Y的平均收益率。

设银行利率为r;这里我们不讨论风险投资,这并不表示风险投资不重要,只是它的收益率不好确定,而且它并不影响我们的讨论。

证券的综合利率为:

S=(Rp -Tp)gp+(Rk -Tk)gk +(Rj -Tj)gj +(Ry -Ty)gy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学派的解释,通货膨胀-衡量标准

由于证券中债券,股票,基金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基金主要依赖股票与债券,所以公式可改写为:

S=(Rp -Tp)gp+(Rk -Tk)gk

证券综合利率S与银行利息率r的关系,可以用来分析证券市场投资规模是否过量。因为r的利息率与流动性是决定资金安全与最低收益的唯一保证。风险利率T与银行利息率r成正比,而与债券,股票,基金的预期收益率Rp Rk Rj Ry 成反比。除此之外政府政策,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失业率等也会影响风险利率。

⒈当r>S时,证券价格普遍被高估,市场危险;当利率r低时市场泡沫非常大,市场随时有崩溃的可能;当利率较高时,市场失控,市场风险高,投资者风险偏大,利息率应被提高,通货膨胀可能发生,这是因为某些行业收益好,推动了投资的不平衡,低利率的情况相当于日本90年的泡沫经济。

⒉当r

风险利率是一个特定利率,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风险利率有时被高估,有时被低估,也就是说证券综合利率低,风险利率将升高得更(越)快,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的变化往往快于预期;正常情况下,利息率越低证券市场越大。中央银行的利率轻微变化调控资金流向,并不会导致资金流向银行;通常情况下,是在证券内部流动,如债券与股票的转换;这是因为利率变化往往成为市场转化的风向标,从上面可以看出收益率是决定投资形态的主要量。

金融行业与通货膨胀:金融行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与前面一样,满足利润率平均化。只不过金融行业涉及到资产的流动性;也就是说金融行业的利润率比其他行业低一些。例如金融行业的收益率为4%时,其他行业的收益率可能为6%。这2%的级差就是特定经济环境对流动性的要求,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如果金融行业的收益率超过4%时,其他行业的资金流入金融行业,否则相反。

当政府用货币政策收缩信贷或经济萧条时,在金融行业总体收益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预期收益率明显上升(及流动性减弱的预期);资金从其他行业流入金融行业。相反,当经济乐观或政府放宽信贷时,在金融行业总体收益不变或增加的情况下,货币被稀释,预期收益率明显下降,资金从金融行业流向其他行业以求更高的投资回报。

通用通货膨胀周期模型

⒈在低利率下,通货膨胀上升,投资增长,投资以复制性投资为主,创新投资回落,创新投资指生产力提高或发明新产品。失业率下降,如果创新投资少人化明显,失业率下降幅度小,反之失业率下降幅度大,通货膨胀上升引起工资上涨,工资上涨不如通货膨胀快,市场收缩产品生产减少,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减少。行业间平均利润率差异达到最大化,并开始收缩。

⒉通货膨胀达到最高,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迫使利息率提高,复制性投资的成本上升,且投资减少;而创新投资的比重增加,投资总量减少,失业率提升,通货膨胀回落,产品生产继续减少。

⒊利息率提到最高,复制性投资大幅度减少,创新投资占主体,投资总量降到最低,通货膨胀继续回落,达到最低值并反弹,失业率小幅上升或大幅上升,这是因为企业的资金成本达到最高,复制性投资达到最低,企业可能大量裁员,如果创新投资以少人化为目的则失业率迅速提升;相反则创新投资可以接收一部分劳动力。由于高利息率,创新投资也不会快速增长因而失业人员的增加大于就业人员的增加,失业率可能小幅上升。创新投资可能引起短期经济增长,但后期市场收缩会阻止经济增长,由于创新投资的小幅增加带来了经济增长,如果政府要减少失业率,市场预期前景好,利息率就会降低,通货膨胀开始上升。

⒋利息率的下降产生了作用,经济增长,投资增加,创新投资成果产生的效果明显,复制性投资回升,产品增加,复制性投资可能超过创新性投资,行业利润率平均化小且开始拉大,市场需求增长,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继续回升,从而进入新的周期。

未来通货膨胀将更加不易衡量和控制,这是因为未来的经济表现为知识经济,无形产品会在经济增长中占更大的比重,而这种产品定价更加多样化,例如成套价值体系或不明确不易衡量的价值体系,将使顾客的议价能力更弱。如现在的网络产品;附加产品与服务的综合成本更加隐形化。政府对价格的控制更加困难。行业利差被强制性拉大,通货膨胀的破坏性将更大。

政府对经济调控的职能总的说来有三个:其一促进经济增长;其二平衡收入与分配;其三协调行业间利差。

资本差异化为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提供了依据,而通货膨胀转移了收入与分配;这个过程使得资本经济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原动力,这也是资本经济取之不尽的活力之源。

分析

表现因素

稳定的小幅度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影响是难以重新谈判降价,特别是对薪资与合约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物价若缓步上涨,则相关的价格便较易于调整。烽火猎聘总经理认为有多种物价会“滞留降价”,但悄悄上涨。所以零通货膨胀(物价维持平准)的效应会以降低价格、盈利、与雇员数的方式影响到其他方面。所以,若干公司的执行部门视温和的通货膨胀为“润滑商业巨轮”。追求完完全全的价格稳定会带来极具毁灭性的通货紧缩(物价持续降低),将导致破产与经济衰退(甚至经济萧条)。

金融体系视通货膨胀之“潜在风险”为高于储蓄累积财富的基本投资诱因。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市场对金钱的时间价值之措辞。也就是说,因为今天的一元较明年的一元更具价值,所以未来的资本价值在经济学上有所扣减。此种观点视通货膨胀为对未来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

对低阶层者而言,通货膨胀通常会提高由经济活动之前的贴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通常导因于政府提高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所能进行的影响是对停滞的资金课税。通货膨胀升高时,政府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在极端的情形下会形成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国际贸易:若国内通货膨胀率较低,遭削减的贸易余额会破坏固定汇率。

鞋底成本:因为现金的价值在通货膨胀时会萎缩,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因此会倾向持有较少的现金。此词表示真实的成本会更经常流向银行。(鞋底成本一词是句玩笑话,意指因走到银行而磨损鞋底所产生的成本。)

菜单成本:商号须更勤于改变产品价格。此词表示餐厅用于改印菜单所需的成本。

恶性通货膨胀:若通货膨胀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会干扰到正常的经济活动,损害供给能力。

在一经济体中,会有若干部门编入通货膨胀指数,而若干部门没有,通货膨胀行为会自未编入的部门向编入的部门重新分配。在影响幅度小时,这属于一种政策性的选择,不对储蓄而对变现优先权与手头资金课税。若影响超出一定幅度时,则其效应歪曲,成为个人“对通货膨胀的投资”,也就是鼓励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

因为以上打击通货膨胀的理由都高于打击其预期行为与打击持有大量资金所需的小幅影响,大部分的中央银行顾及物价稳定性,都以可见但极低的通货膨胀为目标。

影响因素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这是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

痛苦指数

痛苦指数Misery index的概念

痛苦指数代表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等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总合。其公式为:痛苦指数 = 通货膨胀百分比 + 失业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众对相同升幅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

学者观点

现代经济学家不同意以完全负面的“痛苦”一词来形容上述通货膨胀机转的负面冲击。实际上,经济学家中有许多认为公众对温和通货膨胀的成见是来自其相互影响:群众只记得在高通货膨胀时期相关的经济困难状况。以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来说,温和的通货膨胀是较不重要的经济问题,可由对抗滞胀[stagflation](可能由货币主义[monetarist]所刺激)来作部分中止。

鉴别

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区别


通货膨胀

⑴含义和本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⑵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

⑴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相关文献

图书

《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

内容提要

本书以数百种相关资料为基础,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外国巧妙结合,不仅对当今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和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论证,又经过独立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本书内容丰富,论述比较透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概述和文献回顾

第二节 国外通货膨胀理论概述

第三节 中国通货膨胀思想史的发展历程及评价

《经济学》 (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着 萧琛主译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 N. Gregory Mankiw 着 梁小民译

通胀_通货膨胀 -应对窍门

当通货膨胀实实在在的来到我们面前时,普通老百姓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对此,可以参考一下的四个小窍门。

第一,对于有银行储蓄的人们来说,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央行将会适时调整存贷款利率。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人们应该采取短期储蓄和多份额储蓄的方式,以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如果采用长期单份额储蓄,就得不到加息后那一部分利息。

第二,有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无疑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这时候要学会节约开支,对于那种巨额的奢侈消费品,能不购买尽量不要去买。

第三,对于手中有股票或者基金的家庭,须看准行情,能够在该出手时便出手,避免使自己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拓宽自己的收入来源,以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胀_通货膨胀 -反通货

反通货膨胀(Disinflation)国家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参见工资议价,incomes policies)。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货膨胀而使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可能维持数年的偏低增长期,并预测通胀见顶后未必回落。“整体来看,三季度股市呈前高后低的箱体震荡之势;短期限债券具有较好的交易价值,中长期金融债收益率涨幅可能高于同期限国债;大宗商品方面,黄金、农产品优于能源、工业金属;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但难度进一步加大,而由于城市化率进一步升高带来的刚性需求将使房地产市场在长期保持旺盛的需求;中国的VC/PE市场已经由募资难转向投资难的阶段,但A股市场上市的投资回报率仍相对较高

通货膨胀动态

中国2012年6月CPI同比增幅跌至"2时代",并创下近两年半低点,PPI同比则连续第四个月为负值。通胀持续下行,为政府放宽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空间,亦解释了中国央行缘何匆忙在短短一个月内两度降息。

"(通胀)明显回落在意料之中…反映了经济回落的滞后影响以及需求扩张放慢,与整体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CPI仍会保持回落的态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

他并称,考虑到水电等资源性产品的提价正在逐步进行,对CPI和PPI都会有一定影响,预计CPI下行的幅度可能不会这么快。

稍早公布,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2%,为自2010年1月以来最低,且低于路透调查中值2.3%;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1%,降幅超出市场预期的下滑1.9%,并创下31个月最低水准。

同期,CPI环比下滑幅度达0.6%,是上月环比降幅0.3%的两倍;PPI环比亦下滑0.7%,上月降幅0.4%.


通货膨胀

"CPI同比增速回落,通胀压力明显缓解。我们预计三季度CPI在2%左右低位徘徊,全年CPI可以控制在3%以下,"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称。

他预计,在货币政策方面,若经济继续下行,不排除还会降息一次,但主要还是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从外汇占款情况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还比较大,预计今年还有1-3次,每次0.5个百分点的下调。

为了提振经济增长,中国央行两度降息、并两度下调存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周末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要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

而上周四晚间中国央行宣布再度降息,为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第二次下调利率,出乎市场意料同时,亦引发对经济表现恐糟于政府预期的揣测。同日,欧洲央行(ECB)亦宣布降息,英国央行则决定扩大资产购买规模。

不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经济减速在意料之中,"保八"应无大碍,政策调控不必操之过急,并坦言央行一个月内连续两次的降息作用有限。

数据并显示,6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8%,较上月高达11.7%的涨幅大为下降;同期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4%,亦较上期2.9%涨幅减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30103/186423.html

更多阅读

ENE指标-熊市中也能让你赚钱的指标 熊市赚股牛市赚钱书

ENE轨道线是一个尤其适用于中国股市的指标,并且尤其适用于熊市。它既可以用来判别股票可不可以买,也可以用来甄别股价是否到达了短期高点。在通达信中直接输入ENE,回车,即可调用该指标。但通达信中ENE指标默认的几个参数值不是10、11、

看当今中国之输入型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性质分析 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个被广泛使用的经济学概念,至今为至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定义。以至于颇具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也只能这

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 中国通货膨胀的例子

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 卢麒元通货膨胀是指因通货增加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货币贬值是指因外汇收入小于支出导致的本币下跌的现象。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是应该导致货币贬值的。一般而言,货币贬值是应该导致通货膨胀的。然而,经济现实与经

声明:《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货币主义学派的解释,通货膨胀-衡量标准》为网友七级心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