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塔・穆勒(Herta Müller)是罗马尼亚裔德国最具特色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她的创作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杂文、文艺理论等。200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作家赫塔・穆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赫塔缪勒_赫塔・缪勒 -个人简介
赫塔・缪勒赫塔・穆勒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巴纳特山区的尼茨基村,她的父母是罗马尼亚境内讲德语的少数民族。她的父亲在二战期间为德国党卫军效力。1945年大量罗马尼亚人被流放到苏联,穆勒的妈妈就在其中,她在当今的乌克兰境内某个劳动营工作了5年。多年之后,穆勒在其作品《呼吸摆动》(2009年)中描写了流放到苏联的罗马尼亚人的生活。
1973年至1976年在提米索拉大学修读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在大学学习期间,她加入了巴纳特行动小组。巴纳特行动小组是一个讲德语青年作家组织,反对当时罗马尼亚领导人奇奥塞斯库的统治,寻求言论自由。
完成大学学业后,1977年到1979年穆勒在一家机器工厂当翻译。由于拒绝充当秘密警察的线人,穆勒被工厂解雇。被解雇之后,她受到了秘密部门的骚扰。随后,她通过在幼稚园教书以及做德语家教谋生。后来,穆勒嫁给了另一位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纳。处女作1982年在罗马尼亚用德语出版,并成为禁书,一时引起广泛争议。
1984年成为自由作家,1987年,穆勒与她的丈夫离开德国,在随后的日子里,她获得德国以及海外诸多项目资助。如今她居住在柏林。穆勒于1995年荣膺德国写作与诗歌学会成员,以及其他一些荣誉。1997年她退出德国笔会(她曾加入民主德国分会)。
赫塔缪勒_赫塔・缪勒 -写作特点
赫塔・缪勒
赫塔?穆勒以写作罗马尼亚裔的德国人在苏俄时代的遭遇著称,从记忆、梦与内心出发。
穆勒的诗作也好,小说也罢,都较多着墨于集权统治和社会底层的现状。《约会》,关于一个在集权统治下服装厂工作的女工,把小纸条放在来自意大利男人的西装里,写着“娶我吧”。她的另一本作品,英译为《护照》,讲的是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村落里,一个乡下人移民西德的故事。
赫塔缪勒_赫塔・缪勒 -代表作品
《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青梅之地》、《若今日我未遇见我》、《天底》、《约会》、《单腿旅行》等。
中文译本有《风中绿李》(台湾,时报出版,1999)。
最高成就
赫塔・穆勒作品的最高成就应该算是2009年夏季新出的长篇小说《呼吸钟摆》(Atemschaukel),这部作品讲述的是纳粹时期在一个苏联劳改营里俘虏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纪实文学的不可忽视的作品。”德国《时代周刊》文学评论开篇就给予了赫塔・穆勒2009年夏季新出的长篇小说《呼吸钟摆》(Atemschaukel)这样的评价。
赫塔缪勒_赫塔・缪勒 -获奖
赫塔・缪勒作品
1993年批判文学奖;
1994年克莱斯特文学奖;
1995年亚里斯提奖;
1997年格拉茨文学奖;
1999年弗兰茨卡夫卡奖;
2002年莱茵兰―普法尔茨的卡尔―楚克迈尔奖章;
2003年约瑟夫―布赖特巴赫奖(与克里斯托弗・梅克尔和哈拉尔德・魏因里希分享);
2004年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文学奖;
2005年柏林文学奖;
2006年维特欧洲文学奖、沃尔特―哈森克勒费尔文学奖;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获奖原因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赫塔缪勒_赫塔・缪勒 -相关言论
美联社消息称: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呼吁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而不必考虑这样做是否对中国平民造成伤害。
2009年12月8日,米勒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次记者会上指出,“中国还远不是一个民主国家“。米勒称“只有在西方少一点宽容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才会稍稍考虑改变其政策”。
赫塔缪勒_赫塔・缪勒 -获奖争议
反面:德国批评界对米勒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反应是一开始都承认没有料到米勒会得奖,有的批评家甚至称,惊讶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但转眼间又说,米勒获奖是实至名归,理所应当。德语媒体的相关评论,谈政治内涵的多,谈艺术成就的少。最有趣的是德国“文学批评教皇”拉尼茨基的点评:“我不想谈那个赫塔・米勒。再见!”2009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月12日,在德国图书奖评奖中落选,败给了女作家和诗人凯瑟琳・施密特(KathrinSchmidt)和她的《你不死》。
正面:德国总理总理默克尔称米勒“缘于极权、压迫、恐惧的生活经历的伟大文学,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米勒在德国找到了故乡”。德国总统科勒说:“为了抗拒遗忘而写作,提醒人们认识到自由的价值。在东欧剧变二十年后的今天,米勒的获奖具有特殊的意义。”
赫塔缪勒_赫塔・缪勒 -作品年表
《低地》(Niederungen)――布加勒斯特(Bukarest):Kriterion出版,1982;柏林:Rotbuch出版,1984
《暴虐的探戈》(DrückenderTango),故事集――布加勒斯特:Kriterion出版社,1984;汉堡(Hamburg):Europäische出版,1996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DerMenschisteingroβerFasanaufderWelt),小说,柏林,Rotbuch出版社,1986年
《赤足二月》(BarfüβigerFebruar),散文集――柏林:Rotbuch出版社,1987
《单腿旅行》(ReisendeaufeinemBein)――柏林:Rotbuch出版社,1989
《镜中恶魔》(DerTeufelsitztimSpiegel)――柏林:Rotbuch出版社,1991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DerFuchswardamalsschonderJäger):小说――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2
《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EinewarmeKartoffelisteinwarmesBett)――汉堡(Hamburg):Europäische出版,1992
《卫兵拿起了他的梳子》(DerWächternimmtseinenKamm:vomWeggehenundAusscheren)――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3
《心兽》(Herztier),小说――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4
《饥饿与丝绸》(HungerundSeide),散文,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5
《圈套》(InderFalle)――哥廷根:Wallstein出版,1996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Heutewärichmirliebernichtbegegnet)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1997
《一个外来人的视角,或着:人生只是灯笼下的一个屁》(DerfremdeBlickoderDasLebenisteinFurzinderLaterne)哥廷根:Wallstein出版,1999
《活在头饰中的夫人》(ImHaarknotenwohnteineDame)――汉堡,赖恩贝克:Rowohlt出版,2000
《故土,如我所言》(Heimatistdas,wasgesprochenwird)――布里斯卡斯特尔:Gollenstein出版,2001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DerKönigverneigtsichundtötet)――慕尼黑:Hanser出版,2003
《托着摩卡被的苍白男人》(DieblassenHerrenmitdenMokkatassen)――慕尼黑:Hanser出版,2005
《呼吸秋千》(Atemschaukel),小说――慕尼黑:Hanser出版,2009英语写作:
《通行证》(ThePassport),MartinChalmers译,原著为《人是世上的大野鸡》――伦敦:Serpent'sTail出版,1989
《绿梅树的土地》,MichaelHofmann译,原著为《心兽》――纽约:MetropolitanBooks出版,1996《单腿旅行》,ValentinaGlajar与AndréLefevere合译,原著为《单腿旅行》――埃文斯顿:NorthwesternUniversity出版,1998
《最低点》,SieglindeLug译,原著为《低地》――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UniversityofNebraskapress出版,1999《约会》,MichaelHulse,PhilipBoehm译,原著《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纽约:MetropolitanBooks出版,2001
赫塔缪勒_赫塔・缪勒 -获诺贝尔文学奖
赫塔・缪勒
2009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米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米勒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继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申博尔斯卡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米勒是又一名以诗歌摘取文学桂冠的女性。鉴于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法国作家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摘获,一些人推测今年文学奖可能不会归属欧洲人。
诺贝尔奖颁奖词(节选)
“赫塔・米勒1953年8月17日出生在罗马尼亚巴纳特一个德语小镇。她的父母是罗马尼亚境内讲德语的少数民族。她的父亲在二战期间为德国党卫军效力。1945年大量罗马尼亚人被流放到苏联,缪勒的妈妈就在其中,她在当今的乌克兰境内某个劳动营工作了5年。多年之后,缪勒在其作品《呼吸摆动》(2009年)中描写了流放到苏联的罗马尼亚人的生活。1973年到1976年缪勒在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一所大学学习罗马尼亚和德国文学。在大学学习期间,她加入了巴纳特行动小组。巴纳特行动小组是一个讲德语青年作家组织,反对当时罗马尼亚领导人奇奥塞斯库的统治,寻求言论自由。完成大学学业后,1977年到1979年缪勒在一家机器工厂当翻译。由于拒绝充当秘密警察的线人,缪勒被工厂解雇。被解雇之后,她受到了秘密部门的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