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 美联社 美联社-概述,美联社-概述

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简称美联社,英语直接称为“联合通讯社”。汉语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加上其所属国家之名称,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英文简称AP。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概述

美联社(AssociatedPress,简称AP)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通讯社,它的前身是1848年成立的港口新


美联社闻联合社,由6家纽约日报为对付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而建立的一个合作性质的通讯社,经营上自负盈亏,从不接受政府资助或入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美联社不断改革报道方式与传播手段,适应受众不断变化的口味与兴趣,使得美联社在传媒领域赢得了极高的权威。联社的早期历史要追溯到1848年墨西哥战争之际,纽约六家大报组成了一个联合采访部。战争结束后,在这个联合采访社的基础上组建了“港口新闻联合社”。1856年,港口新闻联合社改组为纽约新闻联合社。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概述


美联社即联合通讯社的简称,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美国联合通讯社的简称。英文简称AP。1892年成立于芝加哥。前身为1848年成立的港口新闻联合社,由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社创建。其后经过不断合并、改组,规模逐渐扩大。1900年总社迁至纽约。最初稿件只供给本社成员报纸,1945年以后开始向非成员报纸和电台供稿。二战后(1947年)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它是由美国报业(1300家报纸)和广播成员(3890家电台、电视台)组成的新闻联合组织。全社工作人员约3000名,其中编辑、记者1600多人。国内分社134个(包括6个总分社,100多个分社和记者站)。国外分社83个(包括3个总分社),驻外记者500人。每天用6种文字播发新闻和经济信息约300万字。每年发图片15万张。不仅为美国1500多家报纸、6000家电台、电视台服务,还为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家新闻媒介供稿。

该新闻机构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又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服务四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在技术革新方面,美联社自称有10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先走一步”,包括1875年第一个租借永久性的新闻电报线路;1980年第一个用卫星发送新闻;1994年第一个用数码相机武装自己的摄影记者等等。美联社拥有覆盖全球的包括地面线路和卫星传送在内的通讯网络。1995年,美联社建立了互联网服务部,通过网络向用户发布新闻。为进一步扩充电视业务,1999年美联社兼并了位于英国伦敦的国际电视片交换中心――全球电讯网(WIN),组成美联社电视服务部,和“路透社电视”构成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电视新闻供应商。全球50%左右的国际新闻由这两家机构提供。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

《恶霸之死》

美联社 美联社 美联社-概述,美联社-概述

美联社
报道分析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一个横行乡里的恶霸被枪杀了。镇上的人都在心里偷着乐,没有人愿意出来做证。美联社的特约记者朱尔斯?劳决定报道这个恶霸。他曾在8年的时间里走遍美国的小镇,寻找最有趣的和最难以描述的人物。起初,没有任何线索,镇上的人都不愿意开口。但最终,劳和这里的人们交上了朋友,他甚至从他们那得知了凶手的名字。其实,他的秘诀只有两个字:交谈。这是一种既原始又直接,既简单又艰难的采访方式。下面是劳自己的一段分析:“我想我比现场的记者挖掘的更多。现场的记者只寻找一两件事,我不知道我要找的是什么,所以我就找人交谈,只是聊天,不管和谁,即使是像麦克尔罗伊(恶霸)的妻子那样有理由憎恨记者走进她生活的人。我向她询问一些其他的事,最近过得怎么样,如何应对目前的一切等等。当问到案子时,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表示拒绝,然后我就问:‘那么为什么不愿意呢?’结果他们就会告诉我过去从没对人说过的事。并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没有人追问过他们。”

类似的独到的报道经验在书中还有很多:海伦?奥尼尔在采访过程中从不动笔,她喜欢让自己沉浸在某件事情中,然后从另一端走出来认真思考后再动笔写;泰德?安东尼的收集灵感的方式是把新想法立即录进自己的数码录音机里;莫特?罗森布洛姆认为驻外记者除了发掘新闻事件之外,还必须深入他身处的社会环境当中,去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米歇尔?朗博格的采访技巧之一就是说话尽可能地结结巴巴,以至于被访者起了同情心,向他说出想要知道的一切。在新闻语言方面,本书更倾向于通过提高文字的生动和视觉化程度来增加可读性。美联社一位年轻记者在报道尼日利亚难民危机时写道:“如潮一般的难民带着他们的物品……”而美联社资深记者休?莫利根摇头说道:“不要泛泛而谈。应该这样写:‘如潮一般的难民带着他们的草席、瓦罐……’”

美联社最著名的撰稿人之一勒内?卡蓬认为,记者类似于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人。如果摄像镜头全景拍摄了异国情调的豪华住宅后又定格在一间茅草屋上,不需任何文字,镜头所展示的一切足以说明问题。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德希瓦尔则认为用讲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而没有场景描写(包括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和触觉感受),故事就没法讲。除了经验和技术层面的内容,还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激情从头至尾贯穿全书。对于美联社的记者们来说,这种激情来自于好奇心、客观、公正、勇气和不轻言放弃的职业精神。大卫?福斯特曾只身前往美国西部的汉米尔顿,乔装成消防员,采访那里燃烧数星期的森林大火;特派记者莫特?罗森布洛姆在1997年采访政变后的扎伊尔时,曾冒着枪林弹雨与刚果政府军士兵在金沙萨的大街上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汽车追逐;比尔?巴斯克维尔冲破官方的阻挠,调查出弗吉尼亚州中央医院虐待精神病人致死的真相,他的报道导致了州心理健康专员的辞职;约翰?所罗门通过蛛丝马迹的线索揭露出1992年以独立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选,企图蒙骗选民的罗斯?佩罗贿赂白宫的政治丑闻。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宣传特点

美联社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通讯社。它有着与新华社迥然不同的历史背景,它的前身是1849年成立的


美联社港口新闻联合社。这是由 6家纽约日报为对付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而建立的一个合作性质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团体所有制通讯社,经营上自负盈亏,从不接受政府资助或入股。因此,就主体而言,美联社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一种为商品经济发展服务的企业型信息媒介。传递情报、交流信息成为其重要的功能和任务。从根本上说,它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工具。但由于其追逐利润的本能,为吸引更多受众,它必须不断改革报道方式与传播手段,适应受众不断变化的口味与兴趣。这使美联社赢得了极高的权威。美联社的记者较少受到写作规则的束缚。每一次写作上的创新与变化都根据读者的需求。在稿件中,严禁出现任何会妨碍读者接受信息的生僻词语、不明确表达和不习惯说法。它的报道在体裁上不拘一格;在语言上含蓄幽默;在内容上新鲜有趣,能极大地满足受众的新闻欲求。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新闻思维

美联社记者面对灾难造成的悲剧,常常注重极其仔细地描摹事实,他们用大量笔墨赤裸裸地表现灾难对人的摧


美联社残,强烈而直接地表现出人的痛苦、悲惨境地以及被毁灭的命运。而新华社记者却习惯于“哀而不伤”,他们虽然也暴露人的悲剧处境,但着眼点却是反映灾难中的人的精神,用人的“战天斗地”去消解事件的悲剧性质,实现一种“事实的悲”向“精神的乐”的转换。我们常说的“大灾出大英雄”, “小灾出小英雄”正缘于这种悲剧审美心理。例如美联社记者所写的《美国大兵比卡尼克和他的妻子成了住房短缺的牺牲品》。这篇报道讲述的是一起危房倒塌的灾难事故。他们一家(指美国兵比卡尼克一家)住在凑合着搭起来的房子里。昨天大雨倾盆,被泥水泡松了的山坡塌了下来。泥土压在他们的房子上,结果两个孩子――12岁的艾利森和他3岁半的小妹妹朱迪安被活埋在12英尺厚的废墟下面。比卡尼克像发了疯似的用手扒又湿又重的泥土。

消防队和铁路抢险队闻讯赶到,他们动用推动机干了12个小时,才把废墟的泥土清除干净,找到了孩子的尸体。在被砸坏的床上,两个孩子并排睡在一起,男孩子用胳膊护着小妹妹。两个孩子的身上盖着床单,看来,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用这床单挡住不断落下来的泥土。” 西方戏剧追求动作、冲突、悬念、高潮;而中国戏剧以内心冲突的抒情为重点,不注意表现动作的“冲突”。戏剧着重于塑造人物。我们不妨通过比较两大通讯社的人物报道来看看它们如何受戏剧传统文化的影响。美联社的人物报道,往往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个性形象,以个性作为把握人物的起点和终点,以细节、冲突、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美联社名记者雷尔迈・莫林说:“你要收集有关细节,如面部表情、音调、姿势等。”另一位名记者马列根也说过:“要有戏剧性!要有戏剧性而在对采访对象的表现中,让人感觉不到叙述者的主观存在。采访者的主体意识、情感,似乎都被重重厚幕所掩盖,或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剔得干干净净。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写作文体

美联社历史悠久,在西方新闻史上属于文体较早成熟和不断创新的领先者。1865年4月14日,美联社记者戈布赖


美联社乔・罗森塔尔特获悉林肯遇刺后,写出了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导语之一:“华盛顿,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总统今晚在剧院遭枪击,可能已受致命伤。”1889年,又是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出了第一条六要素齐备的真正意义上的导语。新闻导语的产生,直接促成了由导语、主体、背景等构成的倒金字塔新闻文体结构的诞生,并逐渐形成了以消息、特稿、评论构成的基本新闻文体格局。而美联社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将各种结构综合运用或交叉使用,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新闻文体。美联社的文体思维格式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以客观求真实,这是其纯客观报道时期。 1900年美联社改组时确定了报道方针为“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这是在反对“党派报刊的黑暗年代”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后,由于社会责任论的盛行和读者需求的变化,美联社转向提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解释报道时期。该社前总经理说:“人们变得更加挑剔了,他们要的是解释性强的报道。”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通讯社介绍

通讯社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在英文里,通讯社叫“newsagency”或“newsservice”。我们都知道,agency在


美联社报道北京奥运圣火

英文里有“代理机构”的意思,service则是服务的意思。根据这两个词望文生义,我们可以将通讯社简单定义为新闻服务机构,即向其他新闻媒介提供新闻服务的机构。至于比较正规的定义,有各种不同的表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3年出版的专门研究和介绍各国通讯社的著作《通讯社:它们的结构和运转》中指出:“通讯社是一种企业,它的主要目标是搜集新闻和新闻材料,它的唯一宗旨是表达意见或提供事实,发给一些新闻企业,并且在特殊情况下也发给私人,以便在收费和符合商业法律和规定的情况下,向它们提供一种尽可能完全和公正的新闻服务。”

《美国大百科全书》(1982):“通讯社是在它的大多数大众媒介订户、用户或成员力所能及的地理范围外和超乎各自的财力物力限度外收集信息的组织。通讯社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直接向公众提供新闻。”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1989):“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主要职能,以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主要对象的新闻机构。 ”

新华出版社《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是从事采集、加工和提供新闻信息,为其他新闻媒体和各类用户服务的新闻机构。 ”

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又称为“新闻总汇”,是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

世界上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不列颠百科全书》(2005):“在一国或世界各地采集、撰写和播发新闻,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政府机构和其他用户采用的组织。”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介绍

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美联社,英语直接称为“联合通讯社”。汉语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加上其所属国家之名称,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美联社是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二战后(1947年),美联社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美联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编辑部门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服务四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

美联社在绝大部分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美联社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合众国际社1993年离开了美国,美联社成为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新闻通讯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美联社成立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美联社的历史

今天美联社的组织机构及其名称,到1900年才固定下来。美联社起源在新闻史上有不同意见,说法不一。
据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一书所讲:
关于在1848年正式组建通讯社一说,并未有资料可佐证。这个后来发展成为现代美联社的组织正式创办时期最确切的日期是1849年1月11日。正式在这一天,上面提到的这六家纽约日报签署了一项协议,组成“港口新闻社”。该协议的第一副本于1967年由理查德・A.施瓦茨洛斯(Richard A.Schwarzlose)教授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手稿部所藏亨利・J.雷蒙德的文件中发现。他提供了以往不为人知的细节内容:6个合伙人按规定共享两艘船只,在驶入纽约港的轮船上采集新闻,共同分担费用,向纽约市以外的报纸出售新闻,还要制订成员规章。显然是由于通过电报出售新闻的生意变得越来越重要之故,1851年,该组织签署新的协议,改名为“电讯与综合新闻联合社”(Telegrap-hic General News Association)。
“联合新闻社”(Association Press)的名称直到1860年才广泛使用,但纽约市的组织正是现代报业联合会的先驱。

1、“港口新闻社”


1848年,纽约六家报纸:《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的代表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在纽约成立两个合作性新闻搜集机构。第一个是“港口新闻社”,另一个是“纽约报业联合会”(未成型)。
不同于19世纪另外三大通讯社(哈瓦斯社、路透社、沃尔夫社),港口新闻社是合作性质的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一切费用由各家平均分摊。

2、“纽约联合新闻社”


1857年,港口新闻联合社改称“纽约联合新闻社”。
逐渐,纽约联合新闻社除了向自己会员服务,也开始向其他地方拓展。不过,他并不直接向各地报纸供稿,而是向各地组成的报业团体集体供稿。由于这些团体类似于纽约联合新闻社的二级机构,所以也都冠以“联合新闻社”的名称,比如“费城联合新闻社”、“南部联合新闻社”、“西部联合新闻社”等。其中“西部联合新闻社”(Western Assocation Press)(由美国中西部报业于1862年组成,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势力最大,构成今天美联社的基础。

3、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


1882年,芝加哥又出现一家新的通讯社“合众社”(United Press ,与今天的合众国际社无关)。与纽约联合新闻社展开激烈竞争,结果纽约败北,其中大多数人加入合众社,其余小部分会员则与西部联合新闻社合并,于1892年成立“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社址还在芝加哥。原来纽约联合社与合众社的竞争,变成了伊利诺伊联合通讯社同合众社的竞争。
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的第一任社长是斯通(M.E.Stone)。他一上任,马上赶赴欧洲,以巨大的代价同当时三大通讯社签订了独家交换新闻的合同,从而切断了合众社的国外新闻来源。1897年,合众社倒闭。
1898年,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卷入一场持续两年的官司。当时芝加哥的《洋际报》(Inter Ocean),由于采用别家通讯社稿件,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便停止向《洋际报》供稿。为此《洋际报》向法院上诉,经过两年审理,1900年伊利诺伊州法院做出裁定,联合新闻社必须将稿件提供给任何客户,不得有所歧视。败诉后,为了规避伊利诺伊州的法律,斯通便解散伊利诺伊联合新闻社,同时在纽约成立一家新的通讯社,就是今天美联社。其名称AP也是这次重大改组中正式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美联社时期(1948年以来)

同“港口新闻社”一样,1948年成立的美联社还是一家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合作社。美联社第一任社长斯通,有一次对董事会说的很明确:
“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合作组织是这样一种机构,它属于而且只属于各个报纸,他不出卖新闻,不谋私利,不付股息,仅仅是各个报纸的代理人和公仆。参加者应该包括一切党派、
宗教界、经济界和社会各界的新闻工作者,但他们对新闻事业同样热情积极,所采集的消息应该严谨、准确、公正和完整。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美联社的真正崛起,在一战前后。一战爆发时,美联社的订户仅有一百来家。
一战之后,三大通讯社垄断局面名存实亡,美联社随星条旗向海外拓展。到1940年高达1400家,现在则是15000家,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一大社。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对美联社的评价

19世纪马克・吐温曾说:“给地球各个角落带来光明的只有两个: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美联社。” 甘地对美联社记者吉姆・米尔斯说过一句令美联社无不得意的话:“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碰到的第一个人会是名美联社记者。”

美国联合通讯社_美联社 -美联社的影响

客观性法则

客观性法则(objectivity),指在新闻报道中,力求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的一套报道原则及一系列相关手法。有学者概括:“作为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客观性包括三项承诺:独立(新闻该不该不受政治压力的左右);平衡(新闻在表现上应该不偏不倚);客观(新闻应该仅仅陈述事实,其中不能渗透主观判断)。”(仙托・艾英戈等《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还有学者将它归结为如下三项基本内涵:事实与观点分开、不带感情色彩、力求公正平衡。
一般认为,客观性法则是由美联社最先提出,并大力倡导的:“美联社是后来称之为‘客观报道’的先驱。”由于美联社是个合作组织,众多社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党派、不同地区,利益千差万别,口味各不相同,所以客观报道就成了唯一选择。
曾任美联社总经理长达三十余年的肯特・库珀,一直致力于宣传客观性法则。他把客观性法则解释成“真正公平”的新闻报道,还称客观性法则“作为一种至善至新的道德观念,发展于美国,奉献于世界。”(阿特休尔《权利的媒介》)至于“美联社之父”斯通,更是将客观性法则具体化为“5W1H”的导语格式和倒金字塔的新闻结构,而这些都成为了新闻写作的标准模式,风行全球。
由于美联社的大力倡导,客观性法则在西方被奉为职业理念。阿特休尔说:“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圣杯应当是客观性法则。如果他缺少这些东西,其身份就会贬低,其结果就可能使其职业遭到毁灭之灾。”

中国业务
美联社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媒体业务,按照中国媒体的习惯,分为文字和新闻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由美联社驻中国北京的办事处和香港的亚太区办事处负责经营。
美联社的新闻图片部分,由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图库东方IC独家代理。该公司主要经营图片、影像、创意元素和娱乐类明星版权管理的专业服务,如Corbis、欧洲新闻图片社(EPA)、玛格南图片社等在中国的业务均由该公司负责销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30103/187789.html

更多阅读

美国年轻人爱“美黑”其实是在谋杀皮肤(图) 戏剧性谋杀

来源:世界日报联邦公共卫生署警告民众停止做日光浴或使用美黑床,以避免罹患皮肤癌。图为一名女子在使用美黑床。(美联社)联邦公共卫生署警告民众停止做日光浴或使用美黑床,以避免罹患皮肤癌。图为一名游客在北卡州赖特滩晒太阳。(美

美联社 CNN与美联社宣布结束20年联姻

  新浪财经讯 美国东部时间6月21日下午(北京时间6月22日凌晨)消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今日宣布结束与美联社(AP)长达20年的信息战略合作,合作将终止于6月30日的合同到期日,美联社即刻对这个消息予以肯定。这标志着CNN与美联社2

美联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积极应对“新游戏规则”

  “世界媒体正面临媒体界的‘新游戏规则’,需积极制定应对之策。”世界媒体峰会共同主席、美联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里表示,数字时代的到来,使世界新闻机构不能仅仅凭借旧的传媒方式,通过以往的创作和营销内容而生存。而通讯

声明:《美联社 美联社 美联社-概述,美联社-概述》为网友鉲佈奇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