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传狼头盔 [图文]三国赵云究竟该戴什么头盔?

在电影《见龙卸甲》中,赵云戴的头盔被认为与真实状况差异太大而引起了争议。

宋人《武经七书》中记录一种头盔与《见龙卸甲》中赵云所戴的很相似。

刘永华复制的魏晋军人戎装图。

刘德华主演的历史大片《见龙卸甲》上映之后,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质疑。网友表示片中赵云的盔甲造型太像日本武士了。其实,不只是赵云,曹兵的盔甲造型也很有日本味。更有甚者,有网友指出这身行头不但像日本武士,还像二战期间英军士兵,或者现代的消防员。

影片挑刺:误用宋代圆盔、日本“鹿角”

电影《见龙卸甲》中赵云的行头广受争议。三国时候的名将是否穿戴过类似的东西呢?刘永华表示,现在能找到的三国时代的戎装资料很少,所以国内以三国时代为背景的影视剧作品中,比较好的通常参照汉代的盔甲,而一些制作比较粗糙的作品,多半参照后世盔甲。

在电影中,赵云的头盔是一个带帽檐的小圆盔。在历史上,这样的头盔主要出现在宋代。而在赵云头盔正中位置上的装饰物,看起来很像日本古代头盔立物中“鹿角”的缩水版本。不过,其实类似的东西在中国古代头盔中并不是没有先例的。如果把它看成头盔正中突出的装饰物,那么这种装饰物早在唐代就出现了。

至于电影中赵云穿着的铠甲,则很难说更像是哪个朝代的。刘东锋认为,到三国时代,中国的盔甲制作工艺水平已经很高,铠甲基本上都应该是用小的金属甲片连缀成的。这样的铠甲不但能防身体,还有肩甲和腿甲,基本上和日本的挂甲相似。除了铠甲本身,三国时期的全套铠甲还应该有三个重要物件,一是护心镜,另外一个是披风,此外还有象征官阶的绶带。头盔则应该是铁盔,上有貂缨装饰。

影片中的铠甲,看起来如同由整块铁板锻造成的“板甲”。事实上,不但在三国时代,纵观中国的冷兵器时代,这种板甲都很罕见。这样的板甲实际上是典型的欧洲式铠甲,它们被设计成这个样子,初衷是防御长枪。随后,这样的板甲被不断加厚,以便能防御在战场上威力渐渐显现的火器。日本战国后期,这样的铠甲开始在日本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盔甲的“南蛮具足”风格。

从出土实物以及古代图像资料上可以知道,汉代将军或者士兵穿着的铠甲是铁甲,它们就像马甲一样直接挂在身上,缺乏层次感。可能《见龙卸甲》的导演觉得这样的铠甲看起来不够威武,视觉效果也不好。所以电影里赵云的铠甲揉进了一些日本“具足”铠甲的样子,看起来像是用竹子和铁皮制作而成的。

失落根源:重文轻武削弱盔甲文化

事实上大部分直接表现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中国影视剧作品都曾经受到过类似的指责。影片《天地英雄》也曾经因为头盔的式样受到批评。

这些作品中的中国古代盔甲,要么让观众“视而不见”,要么引起诸多争议。相比其他国家的类似作品,比如《天与地》中的日本盔甲,或者《天国王朝》中的欧洲盔甲,我们不得不叹息一句,中国古代盔甲的面目实在是太模糊了,一般人很难在脑中唤起它的鲜明形象。那么,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刘永华指出,尽管中日两国的盔甲同出一源,但日本的盔甲对当今世界文化影响很大,而中国盔甲的影响就小得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日本对盔甲的保护很好,而在古代中国,对盔甲的保护就相对较差了。

这和中国在宋代之后重文轻武的文化有很大关系。翻阅宋、明等朝代的历史不难发现,当时都是由文官掌管军权,武将只负责执行。在这种“尚文”的大气候下,职业军人们很难形成独特的家族荣誉感,也很难出现由家族传承的盔甲文化。

目前,古代中国盔甲的传世之作都是明以后的作品,此前的资料全部源于出土品。同时,即使是这些明以后的盔甲,国内的收藏家们也少有问津。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情况,人们对真正盔甲的认识,大都留于明清的布面盔甲。然而,由于那个时代火器已较普及,所以传统的盔甲文化已经衰落了。

对于一般观众来说,印象中的中国盔甲形象大都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传统戏曲中的行头,一个是早期的连环画。戏曲中盔甲形象的来源是明清的布面盔甲。而连环画中的盔甲形状又多是取材于戏曲。实际上,中国明代之前的盔甲非常丰富,如果能够照实做出来的话非常有冲击力。即使是明清的盔甲,也和中国影视剧中表现得不同,那时的布面甲都在里面缝铁甲片,所以里硬外软,因此,此种盔甲在穿着后的质感也更硬朗一些。

中国盔甲“面目模糊”还跟中国历史上陆陆续续的传统中断有关。刘东锋说,直到宋朝,中国的盔甲一直是延续发展的,而在元以后,随着不断的改朝换代,随着文化与武备连续受到各种因素的约束,多重挤压作用使历史的遗存逐渐消失殆尽。

设计要领“功能美”才是至高境界

那么,中国影视剧中的盔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刘永华既是中国古代盔甲史的研究权威,又是一位舞台美术专家。他对中国影视作品中盔甲设计的看法很有参考价值。刘永华表示,他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一部让自己满意的国内古装战争题材影视剧。因为缺乏古代中国盔甲的资料,国内那些比较有追求的美工设计师往往会出于审美的目的,在进行盔甲设计时拉进各种日本元素。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日本的盔甲源于中国”,不过,这些设计师拿到的元素却常常是日本盔甲制造者的独创式样。这种“唯美观论”的杂糅做法,最终让设计出的盔甲毫无质感,没有视觉冲击力。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方法只有一个:让中国盔甲恢复战场实用的本来面目。只有设计师真正理解古代盔甲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制作出来具有视觉美感的古代盔甲。事实上,军用产品最重要的美感就是“功能美”。这就好比悍马车,它并没有刻意造型,但是却很有美感,就是因为它符合战场使用的实际需要。

中国古代的盔甲丰富多彩,有些制作工艺很有特点。比如古代中国的很多铠甲都是把硬质材料的甲片像布一样编织起来的,这和欧洲中世纪的一件式硬板甲完全不同。刘永华曾经为天津的一处人造人文景观制作过盔甲,发现那个为影视剧制作服装的工厂只能制作戏服一样的布面甲。于是,他组织工人按古代工艺制作了几件盔甲,当时做起来很吃力,但最后呈现的效果却非常好。

相比起来,西方电影在这方面做得要好得多。刘永华很推崇《圣女贞德》这部电影。他说影片中的盔甲质感突出,感觉很真实,尤其是这些盔甲在被武器砍砸穿透时呈现的效果,更令人感到震撼,“什么时候中国电影能做出这个效果就好了。”

相关八卦:

《史记》上说帝杼是“作甲者也”(《夏本纪》)。杼是夏代第七代君,因此甲似乎在夏代前期(约公元前19世纪前后)就已经有了。而《管子・地数篇》则说甲是蚩尤发明的。

在秦始皇兵马俑中,全部兵俑中穿袍而无铠甲的占有三分之二,实际军中此比例应当更高,说明在秦朝铠甲还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装备。

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所谓“明光甲”,在这种甲的前胸后背都有两块突出的圆镜,从前面看就像胸罩似的,圆镜磨得很亮,在格斗中可以耀人二目。

三国赵云传狼头盔 [图文]三国赵云究竟该戴什么头盔?

唐人曾用纸做甲。《新唐书・徐商传刘德华主演的历史大片《见龙卸甲》上映之后,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质疑。网友表示片中赵云的盔甲造型太像日本武士了。其实,不只是赵云,曹兵的盔甲造型也很有日本味。更有甚者,有网友指出这身行头不但像日本武士,还像二战期间英军士兵,或者现代的消防员。

带着这个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的刘永华教授以及刘东锋先生。刘永华教授曾经写作过专著《中国古代军戎服饰》;而刘东锋是《兵器知识》的撰稿人,他对日本古代盔甲和武器有很深的认识。现在让我们和专家一起探索中国盔甲、日本盔甲、西方盔甲和现代防具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以及藏在坚盔硬甲之下有趣的历史片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200103/206790.html

更多阅读

赵云为什么不参加夷陵之战? 赵云传夷陵之战

-陆逊为何不擒杀刘备,现在权威的解释,都云三国志的这样一段话: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火烧连营后,陆逊指挥东吴人马,对刘备进行了疯狂的追击,几乎在马鞍山生擒刘备,刘备靠傅彤,程畿等人以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 三国赵云传之纵横天下

******************---------目录------------楔子一封邀请函第一套功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001003.......以空还空004.......一次经典的拜访012.......请拿出“人”证016.......千古名臣晏子的惯用绝招020.......沙皇的证明022...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杀死多少敌将领 赵云杀死的名将

赵 云 生 平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在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

声明:《三国赵云传狼头盔 [图文]三国赵云究竟该戴什么头盔?》为网友追你们到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