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临终遗言 霸王项羽战败后临终遗言是什么? 项羽死在哪里

重生之临终遗言 霸王项羽战败后临终遗言是什么? 项羽死在哪里


范金山著《霸王项羽》一书,把项羽的临终遗言翻译成白话,是笑着对乌江亭长说的:“天要亡我,我就是渡过了乌江又有什么用了呢?我能逃出天意吗?何况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进,灭暴秦打天下,威震长江两岸。可如今他们全都战死沙场,没有一个能回去,唯独我自己回去,即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我怜我,仍旧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再见他们呢?虽然江东父老不说什么,可我项羽问心有愧啊!”

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原文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打定主意,要和走不掉的最后二十六名子弟兵一起死在家门口。他不忍让那匹乌骓马成为自己的牺牲品,托付给亭长:“这匹乌骓马已经伴随我八年了,日行千里,所向无敌,我不忍心它和我一块儿归天。我知道你是个忠厚的老者,就请你把它送回江东吧!”

乌骓马也通人性,留恋主人,屹立不走。帮助亭长把马硬拉上船:“请亭长把它送到对岸,让它回吴中吧!我在吴中得到它,在吴中起兵,吴中人会善待它的。”

《霸王项羽》一书里还写道:船刚离岸,乌骓马望着留在岸上的主人长啸三声,就跳进江里,被波涛卷走。

看来这匹宝马也跟虞姬一样的性格,跟项羽一样的性格。宁愿死在家门外,也不愿空手而归。

虞姬自刎了。乌骓马自沉了。最后的二十六名壮士也战死了。项羽不愿死在敌人的刀下,用沾满敌人的血的龙泉宝剑,对准自己……用这一个动作,给旷日持久的楚汉相争画上了句号。

是的,他的爱情已结束了,他的战争已结束了,他的梦想也结束了。可这结束了的梦想,至今仍是滚烫的。

项羽与刘邦其实是老乡。项羽的老家是宿迁(秦时称下相),刘邦的老家是沛县,都属于江苏。等到项羽唱完了《垓下歌》,刘邦才得意洋洋地唱起《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果没有项羽的失败,也就不可能有刘邦的胜利。如果没有项羽的失策,也就不可能有刘邦的得手。项羽有家难回,有家不回,使得刘邦可以放心大胆地衣锦还乡了。

《垓下歌》是失败者的浩叹。《大风歌》是胜利者的凯旋。

但跟趾高气扬的《大风歌》相比,我更加容易为《垓下歌》而感动,那里面有血有泪,有伤有痛,有情有义,有愤怒也有迷惘……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末路英雄的身影。堪称楚霸王的临终遗照,而且是最真实的自画像。

谁说刘项不读书?他们都会写诗呢。诗写得不同凡响。《垓下歌》与《大风歌》,一个是霸气盖世,一个是王气逼人。一个是悲从中来,一个是喜出望外。一个是问鼎者与机遇擦肩而过的叹息,一个是逐鹿者如获至宝的吆喝。一个失意,一个得意,既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相映成趣,象征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只是,不管前者的大悲,还是后者的大喜,都非站在岸上的小诗人小才子所能想像。

也许,刘项确实不读书的。因为读书人恰恰写不出这种最最原生态的诗。这不是靠笔墨写出来的,而是靠雄心推动的,靠刀剑代笔的。

项羽的绝命诗《垓下歌》不仅以剑代笔,还以血为墨,是蘸着自己的热血写下来的。那种天崩地裂的疼痛,打倒了一个英雄,却也使他在瞬间成为诗人。这样的诗是不可能多写的。这样的诗,有一首就够了。它不是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它不是唱出来的,是哭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才使写这首诗的人也显得可歌可泣。使他的人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

古人云“诗穷而后工”,指人在穷途末路时感受最复杂,诗人受点生活的刺激不是坏事,更有感而发。但好作品不见得非要穷得叮当响才写得出。项羽的《垓下歌》固然来自十面埋伏,刘邦的《大风歌》则出于春风得意时雄视海内外的霸气,是草根诗人难以模仿的。不管诗人是贫困还是富贵,关键是志不能穷,精神世界越丰富越好。

胜则为王败则寇,是中国的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话。堪称历史的真理。项羽却打破了这条无情的定理。项羽,使无情的历史变得有情了。

项羽失败了,未受到亲人责怪,也未遭敌人嘲笑,不管亲人还是敌人,对这个失败者都是敬重的。为什么呢?就因为项羽是性情中人,有情有义,大恨大爱。或者说,与城府很深的刘邦相比,项羽彻底是透明的。

项羽不只是敢想敢干的浪子,更是敢作敢当的赤子啊。他表面上强硬,心其实很软的,譬如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对手刘邦,譬如誓死也不愿过江东。他的失败乃至他的死,都是由于心太软(即所谓“妇人之仁”)而造成的。至少,心太软为他最终的失败埋下了隐患。即使这样,他也不后悔。不仅不回头,也不后悔。他宁愿相信此乃“天要亡我”,也不责怪自己的心软,也不检讨因为心软而犯下的错误。他觉得就该那么做。宁愿承受心太软造成损失,也不希罕无情无义所能获得的利益。用现代的话来说:项羽有点认死理,项羽有点一根筋。

霸王项羽战败后临终遗言是什么? 项羽死在哪里_项羽败在哪里


可中国人还是喜欢这个心太软的男人,喜欢这个一根筋的英雄;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项羽偏偏做不到。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项羽偏偏能做到。如果没有一点超人的品质、另类的精神,即使胜利了,成为王者,人们也不见得真把他当成英雄。英雄是什么?英雄要有可歌可泣的事迹,要让人歌颂,让人哭泣。

项羽心很软,骨头却很硬的。项羽重情义,甚至置之于生死之上。项羽爱宝马、爱虞姬、爱故乡,乃至爱惜自己的羽毛、爱护自己的形象,都说明他内心有阳光,即使失败了,也是一个很阳光的失败者。他信守诺言、遵照道义,讲究规则,不仅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心里就有一道关。

凡此种种,注定了他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会成为牺牲品,他却无怨无悔。用一句“天要亡我”来轻描淡写,既不追悔自己心太软,也不责怪别人心太硬。他失败了,却认命。他输了,却输得起,输得光明磊落。输得起的人也是英雄啊。比赢得起的人更配称作英雄啊。因为赢得起的人不见得输得起呢。不信就试试?

项羽爱面子,总比不要脸要好吧?

项羽的心软或“妇人之仁”,总比无情无义、铁石心肠要好吧?要更有人味吧?

项羽遵守游戏规则,总比把人生与政治彻底当作无规则游戏要好吧?那天下不更乱了吗?那不是在给乱了的天下添乱吗?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愧对故乡人,总比“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要好吧?项羽的心太软,说明他还是有良心的。没有良心的胜利者,或者说靠出卖良心、抛弃良心获得的胜利,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光荣,顶多是制造了一个假英雄。离可歌可泣相距十万八千里。

项羽的心软,不仅让他的故乡人心软,更让后人心软。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真假英雄中,作为失败者的项羽,反而引起更多的人同情。霸王别姬,那场生死离别似乎至今也未结束。人们不只为项羽的失败叹息,更为他的多情而生敬意。于是,中国又多了一个俗话,简直像为项羽量身订做的: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如何不丈夫?

是啊,项羽要是无情无义,他就不是项羽了。项羽要是无情无义,哪会有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为他的生离死别而伤心?项羽要是无情无义,人们顶多会把他当作一个土霸王来看待,怎么可能把他视为真英雄呢?那些想成为英雄的人要记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200103/208157.html

更多阅读

重生之军医 作者:达娃

我们俩第一次相遇在S市味庭宅,期间相处8秒。第二次在S市飞往京都航班头等舱,相处时间2个小时10分钟。第三次我们在B军医大校长办公室,相处时间38分钟,并在此期间交换姓名。原名《重生之那谁》,现在改成《重生之军医》一目了然。

声明:《重生之临终遗言 霸王项羽战败后临终遗言是什么? 项羽死在哪里》为网友夏风如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