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军事集团里战将如云,内有五人能征善战,屡被重用,人称“五虎上将”:“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五人后来都担任过战区司令以上高职;刘峙曾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司令;顾祝同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蒋鼎文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陈诚曾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卫立煌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司令。《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分篇章以真实的历史实事再现了当年蒋介石集团军中这“五虎上将”。
蒋介石的军事集团里战将如云,内有五人能征善战,屡被重用,人称“五虎上将”:“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
“千将”陈诚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陈诚主政台湾期间,对稳定国民党在台统治作用甚大。陈诚是蒋中正的亲信,也是自黄埔成立后蒋中正执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员长”之称。国民革命军内部由陈诚领导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称。
民国十一年(1922)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民国十三年(1924年)任黄埔军校上尉特别官佐,民国十五年(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民国十八年(1929年)任十一师师长;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任十八军上将军长;民国廿七年(1938年)南京政府迁至武汉,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武汉卫戍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任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
1949年后任台湾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中央副总裁。
“忠将”顾祝同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一级陆军上将。江苏涟水人。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将"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
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19年毕业后先任长江上游总部第四旅连长。1922年任粤军第二军参谋。1924年黄埔军校初创时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次年东征中任教导第2团营长、第2团团副,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次年9月任第九军军长。1930年2月蒋阎冯中原大战时,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次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年底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3年参与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司令。1935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兼任西安行营主任。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1941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安徽泾县策划指挥了皖南事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等职。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19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49年4月,重任陆军总司令,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1950年3月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
“福将”刘峙
刘峙出身一农民家庭,其父早亡,由祖父养育。年幼时受私塾教育,曾东渡日本,适值日本驱逐中国留学生而回国。之后入读湖南陆军小学,进入武昌陆军中学。1914年底入保定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毕业后到广东,先于岑春煊部下任参谋,之后又到云南滇军朱培德部下任连长。于护法时期随军到广东,曾与陆荣廷及陈炯明等作战。
黄埔军校成立后任战术教官,兼参谋科长。黄埔官兵成立教导团时,刘峙任营长,与陈炯明作战时曾有战功。1927年黄埔党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刘峙任第一师副师长,后升任师长,北伐时攻打武昌、南昌等地,升任第一军军长。北伐成功后国军缩编,刘峙被任为第一师师长。之后发生蒋介石与桂系之争,刘峙被蒋任为第二路军总指挥,进攻武汉,成功击败桂系。之后发生中原大战,刘峙再被蒋任为第二集团军总指挥,在战事中取得连场胜利,之后被任为河南省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1932年至1934年,参予对红军围剿,成功击破红四方面军根据地。蒋介石曾以河南新集改名经扶县以志其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被任为第一战区副司令兼第二集团军司令,负责守卫平汉路,被日军大败,从保定一直撤退至石家庄,事后被撤职,改任重庆卫戍司令。1941年6月,日军对重庆发动大空袭,发生隧道惨案,身兼防空司令的刘峙受压被撤去防空司令职务。1945年2月,接任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日军投降后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下辖原第一、五战区。1946年进攻位于中原地区的李先念部共产党军队,共产党军队进行了中原突围。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突破刘峙封锁,成功作战略转移,进至大别山一带,威胁南京。刘峙被免去所有职务。同年在原籍江西省吉安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6月,再被蒋介石任为徐州剿总总司令,下辖60余万人。国军在徐蚌会战中大败,刘峙得以脱离,再被撤职。1949年到香港,1950年到印尼以教中文为生。1953年获准赴台,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定居台中。1970年1月15日病逝于台中。
“飞将”蒋鼎文
蒋鼎文(1895.1.15-1974.1.2),字铭三,浙江省诸暨人。国民党“双料”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对中共“围剿”,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虎将”卫立煌
卫立煌1914年入湖南都督汤芗铭部学兵营,毕业后在上海参加“肇和”舰起义反对袁世凯。1915年到广州投粤军,由排长递升至旅长。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陈炯明的作战,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国民政府担任警卫。192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3师第9团团长。北伐战争时,入闽作战,升任第一军第14师师长。1927年10月任国民党军第9军副军长。1928年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后入陆军大学校将官特别班进修。1930年任第十四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率三个兵团在山西忻口(忻口战役)抗击日军第5师等约5万人的进攻,在会战中,指挥所部奋勇作战,坚持近20日,毙伤敌2万余人,力挫日本侵略军的锐气。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4月,访问延安,更增强了与八路军合作抗日的信念。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9月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冀察战区总司令,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援。1941年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1943年11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1944年,指挥所部击败滇西和中缅边境的日军,收复滇西。1945年1月所部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孟尤会师,打通滇缅公路,4月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被美国《名人词典》以及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时代周刊》称为“常胜将军”。解放战争后期,1948年1月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在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名列第27。
1955年3月卫立煌夫妇回北京,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是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60年1月17日零时四十分在北京病逝,终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