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示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渔帆点点。
波涛汹涌bōtāoxiōngyǒng
【解释】: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自】:《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裴松之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jīngtāohàilàng
【解释】: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自】: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示例】: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的小船里。◎叶圣陶《地动》
川流不息chuānliúbùxī
【解释】: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示例】:两个丫头,~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波澜壮阔bōlánzhuàngkuò
【解释】: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出自】: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示例】:七言诗须~,顿挫激昂,大开开阖耳。◎清・郎廷槐《师友诗传续录》
浩浩荡荡hàohàodàngdàng
【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自】:《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示例】:一时只见宁府大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