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
1、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示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2、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示例:徐迟《牡丹》:“她果然成为一个――的教师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近义词: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3、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4、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示例: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
6、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示例:哎,那骂得可真也是――。(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7、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8、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示例:大批――,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9、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10、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1、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示例:――,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12、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14、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5、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示例: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近义词:废寝忘食用法:偏正式;作补语、定语。
16、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示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平铺直叙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17、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