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影评分析 暗恋桃花源影评

暗恋桃花源影评(一)

《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声川导演、表演工作坊演出的一场话剧。作为一出被贴上“先锋派”、“后现代”等标签的话剧,其故事相当奇特:“暗恋”和“桃花源”这两个互不相关的剧组,由于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的彩排合约,双方互相争执谁也不肯相让,最后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于是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在整场戏中,笔者感触最深的还是其剧中剧的结构框架,以及依赖于这种巧妙的结构框架才得以完美表现的种种悲喜关系。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试图理清剧中各种各样的喜喜悲悲――

暗恋桃花源影评分析 暗恋桃花源影评

两剧之间的悲与喜

这场话剧与众不同,而之所以与众不同,最直观的就在于它的技术构思、结构框架。导演通过一场悲剧和一场喜剧的穿插,向我们传达了“悲与喜乃是一体之两面”的戏剧理念甚至人生理念。正如导演赖声川自己所说:“她(暗恋桃花源)是我在台湾现在这一个混乱的局面之中,找到的一个平衡、一个人们渴望的秩序。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完全不搭调的故事,被安排在同一个舞台上,一个是在病房里回忆过往情事的暗恋,一个是在桃花盛开的桃花源;这两个故事看似天南地北,但却可以从中找到它们的共通性。在创作时,我运用了许多对比、不和谐的人物、事情,来满足现代人在潜意识中的某种欲望,我不敢说这是幽默,但我能说,暗恋桃花源是你我生活中的一个小玩笑,一个会令人发出会心一笑的小玩笑。”

观众在欣赏整个话剧的过程中,受到悲与喜两种戏剧氛围的影响:刚沉浸在江滨柳与云之凡上海分别的浓郁悲情中而静坐沉思,又立刻被老陶、春花、袁老板的滑稽可笑的表演逗得前俯后仰;刚被身处病房中已是风烛残年的江滨柳的痴念旧情所感动,又立刻置身于桃花源漫天桃花的缤纷景象中而自我陶醉;刚因老陶在桃花源中其乐融融的生活而充满憧憬,又被两个剧组同台表演的相互干扰而搞笑;刚被老陶回家之后与春花、袁老板的一出闹剧而会心一笑,又被江滨柳和云之凡的再次相见所深深打动。就这样,在悲与喜的无常变化中,使得观众突然悟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虽然有彩排,却依然会生出各种变故,悲悲喜喜,喜喜悲悲,悲喜之中,孰个才是真正的人生?悲喜之中,悲悲喜喜本来就是人生!

《暗恋》是悲剧,《桃花源》是喜剧。两个剧组的导演相互争执时,所进行的的一场对话甚有意思――

桃花源导演:“我好好的一出戏剧,已经被你们弄得乌烟瘴气。”

暗恋导演:“我看你这喜剧我好心痛啊,我最崇拜陶渊明了。”

桃花源导演:“我看你这悲剧我很想笑。”

暗恋导演:“你看过戏没有啊。”

笔者认为,这段不经意的对话其实暗含了作者对悲与喜的深刻认识:两个导演,一个说看你的喜剧我很悲,一个说看你的悲剧我想笑。可见悲与喜之间并无严格界限也根本不能界限。悲与喜,不是完全割裂的两种事物,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事物,而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悲能生喜,喜能生悲,悲喜之间,不知孰喜孰悲;悲喜之间,悲也是喜,喜也是悲。

两剧各自的悲与喜

不仅《暗恋》整体上的悲剧定性和《桃花源》整体上的喜剧定性,在两部戏中,又各自有各自的悲剧与喜剧因素。

在《暗恋》中,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是喜;两人经历了一段恋情后同样又因战乱相别,是悲;在这其中,战乱这同一个因素却引发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后来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有很大的可能再次相遇,是喜;可偏偏造化弄人,40年同居一城却彼此不知情,是悲;在这其中,同时逃到台湾成了一个特定因素,它带着极大的喜剧的可能却事实上酿造着一场悲剧。40年后,当江滨柳得知早已音信杳杳的云之凡竟然就在台北,我们可以想见他当时的心情,那必定是悲喜交加的一种无以名状的痛楚与欣喜。江滨柳在报纸刊登寻人启事,期待云之凡来医院看自己,是喜;可偏偏苦等的伊人始终未来,是悲;在这其中,江滨柳怀着一颗渴望的炽热的心却等来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以至于他认定云之凡不会再来,甚至把妻子招来开始安排后事。就在这个时候,病房想起了敲门声,是云之凡,这又是喜;两个年轻时代的恋人再次相遇,本来应有说不尽的绵绵情语、道不尽的往事追忆,可经历了40年的蹉跎岁月,两人却短短说了几句便再次就此分别,这又是悲。40年的时光,这两对恋人在悲与喜的情感沉浮中匆匆走过。到了剧尾,当江滨柳说自己始终戴着当年云之凡送他的围巾,当云之凡看了看表说“我也该走了,儿子还在外面等着我呢”,就已经为这出戏完成了了悲剧定性。

在《桃花源》中,武陵人渔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夫妻失和、家庭破碎,老陶气急之下离家出走,是悲;“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穿过激流之后竟意外发现桃花源,“豁然开朗”,是喜;在这其中,“老陶失妻,焉知非福”,悲剧转而酿成了喜剧。入了桃花源之后,竟发现里面居住的一对夫妻与春花和袁老板长相雷同,以为是春花和袁老板迁居于此并已结婚,十分恼火,是悲;后来却发现这完全是自己的误解,桃花源中人千百年来居住于此从未出去过,所见女子并非春花,此地风景如画、民风淳朴,仿佛极乐世界,于是度过了一段纯真烂漫到如梦如幻的时光,是喜。在桃花源中居久之后,老陶开始想念春花,想把她接来一起净享清福而不得,是悲;于是老陶决定重回武陵把妻子接来,是喜。可偏偏老陶回家之后,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春花已经跟了袁老板,已经生了儿子,自己被当成复仇的鬼魂,这又是悲;最后终于劝说二人与自己一同共赴桃花源,这又是喜。可偏偏再也找不到当初立下的路标,桃花源从此与老陶再无半点联系,美梦最终泡汤,这又是悲。《桃花源》以悲开头,又以悲束尾,之所以是一场喜剧,乃在于整场剧中滑稽的无厘头的动作与语言。

剧与观众之间的悲与喜

而跳出整场剧本身,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剧与观众之间也有着一种特定的悲喜关系。《暗恋》与《桃花源》各自的表演并不是紧凑着进行,而是中间存在着过渡。而这种过渡,靠的是两个剧组之间的相互争执。正因为两个剧组之间相互争执而不得其果,两个剧组才都有机会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对于观众,如果单纯为看完《暗恋》与《桃花源》两个互不关联的剧,那么两个剧组之间无休止的争执便是多余的。观众会说:“我是来看两个剧组各自的表演的,不是来看你们在那儿吵架的!”

这样,笔者觉得便有必要对剧中过渡手法进行分析:两个剧组的互相争执是悲,可在互相争执中形成的一串无厘头闹剧却是喜。两个剧组各自的戏是戏,他们的争执却也是一出戏。整个《暗恋桃花源》,大戏套中戏、中戏套小戏;整个《暗恋桃花源》中的某些剧情,看似不是戏,其实仍是戏。

悲剧与喜剧的干扰、演员与演员的干扰、导演与演员的干扰、旁观者与演员的干扰,整出戏中处处有干扰,本应杂乱不谈、难理头绪。可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这种种干扰,为整出戏架构了一个完整框架。可以说,如果没有舞台中上的种种纠缠不清的干扰,这出戏就不可能有表演的动机,整出戏便没有继续走下去的理由;即便勉强维持下去,也必定有牵强生硬之感。有人说:“这两出戏在同一个剧场中争着排练,不时地互相干扰、打断了对方的演出,却无意巧妙地凑成了一出完美交错的舞台剧。”

所以说,以各种干扰来实现过渡、搭建框架,看似败笔之所处,实是点睛之所在。观众是来看戏的,不是看两个剧组争吵的;可如果没有这些争吵,整出戏便没的演、更没的看。当观众看着舞台上放佛无休无止的争吵,心中不要厌烦,因为这也是戏,这才有利于戏。因此,观众不要因忍受不了台上喋喋不休而大呼“悲剧”,稍微换个思路,你也会“豁然开朗”,悲剧立即便化成了喜剧。


暗恋桃花源影评(二)

在深圳错过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在深圳大剧院的话剧演出。大陆的演员名单包括黄磊、袁泉、喻恩泰,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270103/22613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圆明园》纪录片影评分析范文 电影圆明园影评

原文地址:《圆明园》纪录片影评分析范文作者:闻广官方《圆明园》纪录片影评分析范文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

边缘地带 (拾荒少年 影评) 拾荒少年影评分析镜头

这部作品触碰到了一个经济愈趋繁荣的正在迅速复兴的国家的一些阴暗的角落,一些人被甩到了边缘地带,逐渐地他们因为相似的谋生手段聚集到一起,靠着迅速膨胀的城镇产生的大量的废弃品里仅余的养分而存活。那里渐渐的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地

解读·《新暗恋桃花源》 新暗恋桃花源完整版

《新暗恋桃花源》舞台探索研讨会综述本刊编辑部2011年7月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杭州红星文化大厦·红星剧院联合主办,杭州东西文化艺术中心水南半隐艺术文化会所协办的《新暗恋桃花源》舞台探索研讨会在中国艺术

《茉莉花开》影评分析 茉莉花开影评

自从踏入社会后就很少写影评分析了,看后也就是哈哈一笑,哀声叹气的摇摇头罢了。感觉好懒啊,上学时多勤快啊。看完一部好的作品后不写点什么老感觉对不起导演和演员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呵呵搞得蛮刻苦似的这部电影前段时间有重新欣赏了

声明:《暗恋桃花源影评分析 暗恋桃花源影评》为网友丶花心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