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小说看不懂 挪威的森林影评

挪威的森林影评(一)

这部片子开拍时就知道了,但是对片子没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不是不信任导演只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实在很难搬上银幕,对剧本改编会有很多读者不喜欢,不改编照拍又很难在2个小时的电影里把小说要表达的东西讲清很多细节会缺失,最理想的是拍成一部mini剧,但是按步就班的拍又会让导演抓急,这样显得导演没性格不能把导演的风格体现,换是我的话我会打乱时间轴,先绕个圈然后再一幕幕的把原著展现,这样既能体现导演的编剧能力又能把已读过原著的观众抓牢,所以要想拍好这部片子一定要有个巧妙而狡猾的导演,一个逻辑能力很强的编剧,至于演员大可以不用松山健一菊地凛子玉山铁二这样的明星,用些新人效果会更好些!

第一次读《挪威的森林》是上高中时候的事,那时书店还很少,书是同学那里借的赖明珠老师的译本,之后又陆续的读了林少华老师的译本,叶惠的译本和其他的译本,更甚的还有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版本,诸多版本大家有很多争论,个人比较喜欢赖明珠老师的译本,叶惠更接近赖明珠,其实翻译做到信达就好了大可不必可以追求雅的境界,过分的雅就显得矫情做做闷骚了!

至于电影,缺失了很多细节,演员也和原著差些,导演的功力一般,对小说的理解只在表面上,影片在木月的死上着墨过多浪费胶片,渡边其实满可以更酷些,绿长的实在很混血,越南导演的眼光真的很符合他们本国特色!还是等着这部片子重拍吧!其实这部片子用动画来表达也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挪威的森林影评(二)

这几天读完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意犹未尽,于是从网上搜到同名电影看了一遍,结果却大失所望,当然作为一个外行,我也许不能对影片的质量妄加评论,同时,毕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挪威森林,而在不同的年龄段也会有不同的感悟,仅以我当下的体会,相比小说,对于电影我所能表达的也只能是失望两字。

初读《挪威的森林》虽谈不上震撼,却也被扣住心弦,之后是淡淡的怅然和感慨,也许我应该庆幸在40岁后读这本书,这样就少了些许少不更事的茫然和躁动,而多了一些曾经沧海的理解与感悟。但换个角度想想,早个二十年,读这本书也许会对自己产生理念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而划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也未可知。这也许就是一部优秀小说的价值所在。

一部好的作品(以我的喜好)能够经久不衰无一例外的是它能直击人心,把读者(观众)带去那个时代,带到那些人物之中,感同身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在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但艺术作品又往往高于现实,不能将其与现实完全对接,就拿《挪》来说,其中描写的生死与性完全能够从日本的现实社会中找到影子,但我想即便是在最糟的状况下,这些情形也不可能如此频繁地出现在主人公身边,所以大可不必过分地为人物感伤和愁苦,现实生活也并不总是那么地艰难,而作者在作品中并没有传递过于负面的情绪,而只是反复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无奈和迷茫。总体来说,全书的风格并不是阴郁的,虽谈不上积极向上,却总有希望和光亮。而这正是我对同名电影的最大诟病,因为它显然没有很好把握作者的基调。书中记忆中的那一片草地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就像温婉的直子给人无限甜美的遐想,而影片中的草场却密布着阴霾,几乎没膝的杂草被阵风摇弋,一派凄凉的景象,难以想象主人公如何能被如此景致吸引,而在其间纵情忘我。书中直子的形象始终是美好的,让人温暖,让人怜惜,哪怕是病态也仅仅表现为沉默和恸哭,但影片中的直子却更像现实意义上的精神病人,时不时发出歇斯底里的嚎叫,试想这样的直子又怎会使我不能自持,忘情难耐呢?正因为书中的直子被刻画的如此婉约,如此的几近完美,她的撒手人寰才让人痛彻心扉,无法接受,正如一开始木月的自杀一样,他们对死亡的选择都是如此的突兀,却又那么的从容,才令人无限的感慨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这就是艺术的高于生活,而电影作品在此显然落入了凡间。

由于篇幅的原因,文学作品更能够完整的铺陈叙事,也更能细致地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之相比,电影的难度确实不小,尤其是在改编名著的时候。《挪》中除了直子外,绿子、玲子、初美、永泽,以及哪怕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敢死队这些主人公身边的人物个个都是性格鲜明、有血有肉,因此故事的展开也就顺理成章,包括各种爱恨交织、性爱纠葛,也显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在这方面,电影的劣势显而易见,尽管导演力图以自我的方式对原著加以完整的诠释,但即便是130分钟的时长也未能很好地展现原著的风貌,除了被世俗化了的直子,绿子的形象也不够丰满,玲子就更加单薄,而由此片尾渡边与玲子共同缅怀直子的性爱情节就显得异常突兀而不能接受。

谈谈小说本身,尽管作者和《挪》的名声已如雷贯耳,但我还是第一次读村上春树的作品,感觉还不错,至少比《百年孤独》和《蛙》这些诺奖得主的作品更能让我读下去,也许是已过不惑之年的缘故,我倒不认为这是本充满了性和自杀的作品,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是作者对生死和社会的思考,在村上的笔下,那个所谓不正常人生活的世界才是恬静和美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互相坦诚,彼此帮助,倒像是人间乐土、世外桃源,而现实生活则是杂乱无章,充斥着各种情欲、诱惑,光怪陆离的世俗场;而生与死并不是对立的,死是生的一部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死,吸收死,走向死,木月、直子的死都永远成为了生者无法割弃的一部分,所以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的孤独,我想这也许是作者通过作品真正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东西吧。

撇开原著不谈,客观上说,电影本身拍得尚可,越南籍导演陈英雄有其自身的风格,在故事的展开、镜头的调度、演员的配置上均有较好的把握,鉴于村上的作品不易被电影展现,之前的成功案例也极少,这次的尝试也还过得去吧,至少像是一部俊男靓女点缀的青春剧。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而且观影与看原著的间隔又是那么近,珠玉在前,难免比较挑剔,还是要感谢陈导演将这部作品搬上了银幕,至少在今后回味小说的时侯,脑海里就会浮现被现实影像化了的人物印记。

以此一番评论作为对村上春树和《挪威的森林》的致敬,尽管还没有诺奖的肯定,而仅仅归类为一部畅销小说而已。


挪威的森林影评(三)

“木月照旧17岁,直子仍然21岁,直到永远。”镜头切换黑场,Beatles的歌声响起,青春过去。村上春树写《挪威的森林》是37岁那年,在飞机上,想念那片北方的森林。

2007年的某个深秋,我看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双生花》,如同洞悉了我们身体深处的永恒孤独一般,我得已在华沙的这个美丽女子身上确认一种哲学的悖论,之后,我对于自己一再抱有的际遇中悲观开始释然。

人生不过如此,再过三十年也只是为了印证错过与相守的殊途同归,终究只一个人形影相吊罢了。每个人都独自行走在枝藤缠绕的森林中,貌合神离,你与我隔着树相遇,对视良久,然后转身各自走向疏离。“随着四季更迭,那些逝去的生命也会离我越来越远。”《挪威的森林》是你我青春的枯萎华章,纯净而决然。

直子和薇若妮卡有很多的相似,譬如她们本身就是欲和爱的隐喻,譬如她们的纯净和透明。直子对性与爱是疑惑的,正是这份疑惑直到她生命结束也未曾解开。她对爱的理解和接纳始终停留在17岁。在直子的生命里,爱是一个三岁就开始的透明物体。从三岁到十七岁,她一直和木月相爱着,像张艾嘉的那碗粥的男孩,像歌曲《小小》中“为戏入迷我也一路跟”的女孩。

十多年来,直子已经习惯了木月的拥抱,木月的味道,没有了木月,直子就不知道存在这个世界的理由。这也是一对双生花。但明知自己深爱木月的直子却没法给木月性的愉悦,或者说纯净到没有任何欲望。这或许是作为男人的木月无法释怀的深深绝望,最终选择了自杀。

木月的告别给直子带来了无尽的灰霾,也让他们的好朋友渡边痛苦地离开。

三年后,直子找到了渡边,两个人总在荒芜的街道上匆忙地走着,不说什么话。直子20岁生日那天,竟对只有依赖感的渡边产生了性的渴求。他们完成了各自的成人礼。然而,直子却因此被自己无法遏制的性欲彻底粉碎,深埋了二十年的秘密以这样的方式揭晓,令自己感到痛苦。她无法排解自己对爱与欲的选择,开始审问这个悖论。她离开渡边,去了森林疗养院。两人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在《双生花》中,薇若妮卡的孤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神性追问,她不断在人群中寻找,以求得自己灵魂的契合者。她对于性的尝试或许更多只是一种求解,但快感也无法排遣孤独,对话,似乎存在于渺不可及的宇宙深处,最终,她在艺术中求得片刻的安宁。

直子和薇若妮卡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关于性爱与死亡的孪生命题。当直子终于在最后向渡边倾诉了关于木月的那份爱意之后,渡边也发觉自己更可能只是木月的影子。即使到最后,直子呼唤的仍然是木月的名字。直子迷离的身影在森林中穿梭,她甚至怀着对重返城市人群的恐惧。(www.aIhUau.com)她无法面对渡边,她更无法在面对渡边的同时还必须面对木月的灵魂,因为性让她愧疚于对木月的爱。这个女孩最终打碎了自己的水晶,在森林中永久迷失。死亡,是她唯一的出路。人群对她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于陌生,而是来自于喧哗的孤独。她无法想象和接受渡边在城市的生活,渡边普通到仅仅只是给予她一份安全罢了,他只是和我们一样,会思念也会寻花问柳,会痛苦也会转瞬忘却。相比之现世的绿子来说,渡边更适合她。当然,春树似乎告诉我们,这等于宣判青春的终结。

20岁过后,不能再长大。直子是青春的一个符号,无限靠近美好,无限接近死亡。巴黎的薇若妮卡在性爱中看到了自己的死亡,这并非是快感,而是一种生命无法填补孤独的巨大恐惧。青春与死亡的接近,在文艺作品中可谓不胜枚举。我的理解这并不是年少的不谙世事,恰恰是最本真的过渡。我们顺利地跨过了那道坎,所谓长大,也就是瞬间老去。我们活着,却早已在青春结束时宣告了死亡的来临,之后行尸走肉的几十年,还是我们自己吗?正如渡边的电话那头问自己的:“我在哪里呢?”后来的人生,是我们替别人活着,为着一种所谓的责任。

挪威的森林是人群的森林,我们是其中迷路的小孩。村上春树将一个巨大的隐喻埋藏在里面,却将一堆现实的符号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许电影很难再现书中弥漫的祭奠伤感,但是,这一回,电影的描述没有令我失望。很多次,他将镜头对准了无尽的草地、阴郁的山峦、苍茫的白雪,还有迷宫的森林,这一切都很准确地把握住了那份神经质的脉动。他没有使用之前《三轮车夫》中的逼近现实,也没有《夏天的味道》中的优雅舒缓。他影像中近景、前景、远景中漫布植物的绿,满盈盈的,风一吹,似乎都有跳跃的舒缓爵士音调。那些东方女子在精心构思的画面里缓缓地走过,时光的印痕特别清晰。这种格调,在《挪威的森林》转化成怀旧和追忆。即使很多对原著抱着偏执热爱的春树迷一再地声称电影打破了他们对直子的幻想,但影像确实很忠实地将那份若直子一般的气质表达了出来。

看完电影,你是否还会无言的难过?是否还会无端地感伤?是否还会莫名的孤独?是的,想一想,难过、感伤、孤独时像极了十七岁的那个雨夜,悲伤直抵苍穹。然而,我们拿什么找回我们的青春?

挪威的森林小说看不懂 挪威的森林影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280103/230219.html

更多阅读

《第一诫》——看不懂的影评 第一诫影评

这篇影评我不打算按照一般的影评方式,来分析电影的好坏,因为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悬念片,我想提一些这部影片中我所看不懂或者值得思考的细节,来与广大影迷作一个探讨,当然大家在看我这片文章的时候,必须遵守的“第一诫”是:必须建立在你看

转载 真看不懂:十年后的我们

原文地址:真看不懂:十年后的我们作者:风雨下黄山我们来到了历史性的关口。在我预测十年后我们将会怎样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未必在世了。是的,我对于未来的悲观情绪是从骨子里存在的,就像诺亚一样,我现在就开始准备我的方舟。很多网友让我谈

姜文现在拍的电影为啥看不懂?_TCBFLW 姜文去世

女儿看完电影《让子弹飞》回家说:“姜文拍的电影为啥看不懂?”我说:“姜文拍过五部电影呢,你都看不懂吗?”女儿说:“他拍的后边两部电影《太阳升起》和《让子弹飞》看不懂。”我笑着说:“原来是这两部电影,我也看不懂这两个电影说的啥东西。

中国股市看不懂就对了 外国人看不懂中国文化

中国股市很有意思,特别是很多人说中国股市看不懂,其实看不懂就对了,要不然赚谁钱去?但对于我们这些草根来说,虽然常常看不懂中国股市,但对A股还是很有感情的。我也非常希望肖钢所说的一个全新的牛市真的是不远了。A股已经熊了五年多了,我

不能說的秘密:看不懂的秘密

*呵呵,還是挺喜歡這部電影的*之前就想到周董大人是不可能老老實實的講一個純粹的初戀故事的只不過想不到會彪悍到這種地步前半部校園片中間像鬼片後面就是“勇敢者的遊戲”整個時空扭轉得跟麻花似的最後一場戲絕對標准的吳宇

声明:《挪威的森林小说看不懂 挪威的森林影评》为网友有些过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