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吴嘉纪 落叶吴嘉纪阅读答案鉴赏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

落叶吴嘉纪阅读答案鉴赏

吴嘉纪①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落叶吴嘉纪 落叶吴嘉纪阅读答案鉴赏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

【注】①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8.全诗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的?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分)

9.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落叶吴嘉纪吴嘉纪阅读答案鉴赏

8.(5分)

暮秋月夜,风吹叶落,散落的枯叶在院子里发出萧萧瑟瑟的声音。白头老翁之所以“惊”,是因为他从落叶中感到了时间的推移,感慨自己生命流逝,人生衰老。

答出描述秋天落叶的,给2分;答出为什么“惊”的,给3分。

9.(6分)

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这是因为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的命运。生命规律就是有兴必有衰,应当从容面对,表达了诗人达观从容的人生态度。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如答成“面对自然规律的盛衰变故,表达出无奈或感慨”,言之成理亦可)

答出尾联意思的,给3分;答出人生态度的,给3分。

古人写落叶的诗词太多了,著名的句子有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唐庚的“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倘若古诗文里剔除了这类悲秋的内容,估摸好诗词就会减少一半。吴嘉纪的《落叶》算不得一首著名的诗,但是一首很有特点的诗,傅庚生先生在他写的一本小册子《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其中一节讲“联想与比拟”,举了吴嘉纪《落叶》诗: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落叶吴嘉纪阅读答案鉴赏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傅先生对这首诗作了如是分析――

沈归愚云:“小小题,传出天运自然。不怨霜露,而怨春风;见盛之始,已伏衰之机也。小家但工刻画,粗得形似而已。”此诗之绝胜人处,正在联想工夫。初见落叶,已想到叶茁于枝,繁荣滋长,自春徂秋,究曾几日;又联想到落叶乱下户庭间,春萌生而秋肃杀,事无大小,一随天地之意,谁能自作主张;又联想到落叶如斯矣,人生又奚啻于此,因秋之至,遽警白头;又联想到是否落叶蓄意来惊老髦,何必偏令人见,不静止于月下斜阴之处耶?又联想到或为树、或为人,均已不必怨叶之摇落,春秋代序,畴日春风吹拂,树荫渐茂,已兆此时秋风摧剪,叶落空庭,有生乃有死,与其怨死,何不怨生,与其怨秋风之无情,毋宁怪春风之多事也。此由落叶追溯到叶生,其所以神奇,皆联想之工致有以足成之。所谓“小家但工刻画,粗得形似”云者,其联想力弱于此,只能刻画剪事物耳。

古代文人#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墨客对这秋季十分敏感,见落叶而流泪,闻流水以伤情。这种季节意识的敏感鲜明,显然和文人墨客敏感的时间意识是紧密关联的。秋天是万物向下变化着的季节。秋士易悲,尤其是老衰的文人墨客看到秋天草枯叶落的变化,特别容易引发一种悲哀的情绪。【落叶吴嘉纪阅读答案鉴赏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因为人的生命过程也是按照“出生――成长――衰老――死亡”这四季来推移的;而老年在人生的四季中,正处在秋天“衰老”的位置上,秋天来临正象征老年的来临,时光的流逝象征着生命的流逝,所以,文人墨客对秋天的来临都深味出一种浓浓的悲凉之味。

秋天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季节,树叶随着秋的脚步逐渐衰落,由青转黄,或迟或早都要纷纷坠落。常叹秋风无情,奈何落叶无语。我想,当面对季节的变换,物是人非的感慨,哪怕只是一片落叶在眼前坠落,一只孤雁在天空掠过,总有一种普遍的心情和一瞬间的共鸣在不同人的心里弥漫开来。诗不提供定义,不进行说明;它只是显示鲜活流动的情感状态,而诗的意义就在于此。它能够给予更多的人更多的情感共鸣,情感寄托,情感想象。

吴嘉纪面对落叶或许就产生同样的共鸣。秋天本来就有两分凉意,而暮秋又平添了两分凉意,而暮秋的夜晚就再增加了两分凉意,暮秋的夜晚更加上清冷的月光就再增加了两分凉意。这不由得引发诗人的感慨:“枝上曾几日”,满树繁叶,曾在青青枝头绿了几日,就发黄变脆,随秋风纷飞飘坠,散落在洒满月光的庭院之中,发出萧萧瑟瑟的声音。大有“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况味。

这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衬托出夜晚的幽静冷清;但在白头老翁听来,却是惊心动魄。一惊时间的推移,一转眼又是一年秋风起,诱发了诗人的悲哀,令人联想起那首叫《时间都去哪儿啦》的歌,“时间都去哪儿啦,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二惊生命的流逝,曾几何时,已经是青春不再,两鬓如霜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啦”;三惊人生之衰老,叶落明年还会再生,人老则不会返老还童,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但这首诗与别的悲秋诗不同的是,它没有落在“悲”字上。尾联“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其实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的命运。生命规律就是有兴必有衰。《红楼梦》第五回中写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所以,人应当从容面对死亡,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达观从容的人生态度。达观不是乐观,它是介乎悲观和乐观之间的第三种态度,它不表现为春风满面喜笑颜开,达观应当是眉宇舒展心态安详;达观就是更透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所以能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放得下。【落叶吴嘉纪阅读答案鉴赏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达观的人才能够做到: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阅读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30103/243513.html

更多阅读

李将军列传文言文翻译 说梅吴冠中阅读答案

【李将军列传原文】司马迁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

我是吴宓教授阅读答案 教授“换妻案”思考

  4月底参加了一场跟“性”有关的座谈会。就像其他名人嘉宾带着害羞感表达的那样,“这个话题不好在公共场合说出来”。在中国,“性”就像“政治”一样是敏感话题,更是体制问题。难道存在“正确”与否或“内外”之分?  我深有感触,今

李纲字文纪 “李纲,字文纪”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纲,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张纲传》,慕而改之。周齐王宪引为参军。宣帝将害宪,召僚属证成其罪,纲誓之以死,终无挠辞。及宪遇害,露车载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纲抚棺号恸,躬自埋

声明:《落叶吴嘉纪 落叶吴嘉纪阅读答案鉴赏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为网友森屿麋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