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阅读答案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阅读答案】。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阅读答案】。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绐:欺骗。 D.吾亦恨之恨:痛恨。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阅读答案】。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阅读答案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D(“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11.C(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12.C(“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13.(1) 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

(关键词“用事”“疏”“让”,大意各一分)

(2)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关键词“卒”“杜”“窃”,大意各一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30103/243966.html

更多阅读

汉朝风云 汉朝智囊晁错被冤杀的一个原因 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

汉书·晁错传 晁错传

晁错为什么会被腰斩东市作者:与心幽欢《汉书·晁错传》原文及翻译:作者:小敏意大利拾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e04880101hzhm.html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毁誉参半——《晁错论》浅析 晁错论

《晁错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景帝时期政治改革家晁错。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西汉政治家、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文帝时为太子(景帝)家令,景帝即位后为御史大夫。晁错坚持“重本抑末”政策

互以同道 为者常成 TCL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在全球经济危机下,TCL的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style="BORDER-BOTTOM-WIDTH: 1px"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何应对的呢?TCL人力资源总监许芳将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概括为六个方面。  

学业成就学科作品展示 晁错 晁错-主要成就,晁错-主要作品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颖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

声明:《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阅读答案》为网友一个旮旯一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