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韦应物阅读答案 春游南亭《韦应物》阅读答案鉴赏

春游南亭《韦应物》阅读答案鉴赏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分)

闻雁 韦应物阅读答案 春游南亭《韦应物》阅读答案鉴赏

(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4分)

春游南亭韦应物阅读答案鉴赏

(1)气温变暖,山岩尚寒,小草刚刚发芽,泉水开始涌动。(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2分,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表达了作者春游之乐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却无所作为的愧疚。【春游南亭《韦应物》阅读答案鉴赏】。(2分,每个要点1分)

(2)“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飞翔跳跃的欢快情景;(2分)“柳重”,传神地写出春雨过后柳枝湿润、颜色更绿的风姿。(2分)

这首诗描绘春游之乐,并表达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治世利民应有的责任感。南亭,指滁州之南亭。

首二句从广处着笔,写滁州之地的大季候。“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山川明媚,初春的风已渐渐由寒变暖;山岩尽管不是很寒凉,但微微的山岚云气却从山涧悄悄拥动。这两句对初春的季候把握得很准确,写得很实在。尤如初春的风拂面而来,虽然还有些寒凉,但又夹杂了一些温馨之气。“寒”、“拥”相配,把季节的氛围表现得意尽神足。【春游南亭《韦应物》阅读答案鉴赏】。

诗人漫步南亭,见春草已长出细细的嫩尖,农夫们也开始了理渠春灌,于是诗人吟出“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通过“草心绿”、“泉脉动”这两个极其微小的细节描写,不但生动地表现了春临大地的特有征候,而且也传达出一年之始的蓬勃气象;从“草心绿”使人想到很快就会绿满山川,眼看即将柳暗花明。从“泉脉动”使人想到,很快就会渠水流、麦苗青、菜花黄,田野一片禾黍香。再加上“南亭”“春塘”之景的点缀,这画面就更加清丽明媚了!

春色明媚,春雨后的景色尤为动人。“景煦所禽响,雨余看柳重。”春雨过后,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因而林间的鸟儿格外欢畅。不说“鸟鸣”,而说“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的欢翔跳跃;雨后之树,郁郁葱葱。“看柳重”三字,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杨柳的独有风姿。

诗的最后,是写春游南亭的总体感受:“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逍遥”即乐逍遥,指春游的心情愉悦。“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两句的意思是,春游南亭,万物复苏,景色煦和,禽鸟欢鸣,池馆华丽,令人赏心悦目,逍遥自在;然而,面对如此醉人风光,我这个得“专城”之宠的太守(唐称刺史),就更加惭愧自己为这里的黎民做出的政绩太少了,少得令人惭愧。【春游南亭《韦应物》阅读答案鉴赏】。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沈德潜说:“ 人知作诗在句中炼字,而不知炼在韵脚。篇中拥字、动字、重字,妙处全在韵脚也”(《唐诗别裁》评注)。此话值得玩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30103/244275.html

更多阅读

临江仙许庭登宝意寺注 上方旧游韦应物 韦应物

临江仙许庭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注】上方旧游韦应物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诸僧近住不相

张爱玲简介与生平经历 韦应物 韦应物-人物简介,韦应物-生平经历

韦应物(737-约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田园派诗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应举成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

声明:《闻雁 韦应物阅读答案 春游南亭《韦应物》阅读答案鉴赏》为网友丿梦醉红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