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基本线索:

形成(春秋战国)―确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

3、发展过程:

政治上:

(1)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秦朝(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皇帝至高无上②中央: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地方:郡县制

(3)西汉汉武帝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明朝实行八股取土,加强君主专制。

(6)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思想文化上:

(1)战国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2)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科举制度:诞生(隋):完善(唐朝)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目的:加强思想专制危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5)清朝:大兴文字狱

4、认识:(1)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2)另一方面,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腐败,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专题二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关系

一、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1、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

(1)春秋战国。(2)三国东晋南北朝。(3)五代、辽、宋、夏、金、蒙古的并立。

2、统一的几个主要王朝: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汉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

(3)西晋的短期统一。(4)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趋向繁荣和安定。

(5)元明清(前期)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3、认识:

(1)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历史的主流。分裂局面出现的时间远远短于统一时期的时间,而且即使在分裂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并没有间断,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历史上统一的实现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发展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一创造有利的社会和国际条件;增强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古代民族关系

1、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秦:(1)北方: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2)南方: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汉:(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解和交往。(2)西汉设置西域教护,新疆归属中央管辖。

(3)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3、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西南: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祖先,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人藏,双方“和同为一家”。

4、宋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时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蒙古、契丹、女真族南下中原,逐渐融合。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5、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西藏:确立册封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2)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专题三古代对外关系

1、西汉对外关系史实:

汉武帝时丝绸之路的开辟(汉丝绸之路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条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最远达欧洲大秦(古罗马)。

西域都护的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

意义:扩大了秦汉文化的影响,使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也开始融入中国文化。

2、唐朝的对外交往

(1)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大批留学生和使节来唐学习中国文化。(2)天竺:玄奘西游,《大唐西域记》成为重要典籍。(3)新罗:有大批新罗商人在长安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明朝的对外交往:

(1)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不受外来侵略。(3)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来清朝设置台湾府。

4、清朝的对外交往: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日趋封闭没落。

5、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特点:

西汉

唐朝

明朝

清朝

对外联系

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遣唐使”、玄奘西游、览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

特点

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开放―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之一。

启示:(1)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强盛;闭关锁国,延缓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2)加强联系,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进步,反之则会走向衰亡。(3)对于外国的东西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专题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1、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印刷: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泥活字。

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传入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传入欧洲,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2、思想

(1)春秋: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②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战国:“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②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仁政”治国,他还主张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③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④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3、史学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文学

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5、文字和书法

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大篆――西周晚期

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书法: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为“书圣”。

6、医学

扁鹊(春秋战国)――“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

华佗(东汉)――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7、天文和数学

张衡(东汉)――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8、艺术

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美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9、科技著作

(1)《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3)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明朝末年,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二、启示

1、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发展,才能创造出自己灿烂的文化。

专题五新疆、西藏、台湾历史是中国领土,不容分裂

一、新疆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1)西汉时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A、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解与交往。B、西汉于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

(2)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A、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B、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C、1878年,左宗棠收复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管辖。

二、西藏历来就是中国领土

(1)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交往,双方“和同为一家”。

(2)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时: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1727年设置住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达赖、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三、台湾问题

(一)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名称的变化)

(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2)隋唐时称为流求(3)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台湾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4)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清朝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二)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

(1)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府。自此台湾陷入与大陆分离状态之中。

(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原则

(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四)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

(1)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2)1992年,九二共识(3)1993年,汪辜会谈

(4)1995年,江泽民的八项主张(5)2000年,台湾政局变化。中共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专题一:侵略与反抗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中考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马关条约》:开设工厂,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②代表人物: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30103/244847.html

更多阅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

中国古代史部分专题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2、基本线索:形成(春秋战国)―确立(秦朝

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随着中考考试的来临,我们要掌握好哪些历史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怎样的历史经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

初一历史的知识总结 初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总结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会让你的成绩得到提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初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改革开放一、对农村的改革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三历史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提升教师创新素质的价值 ,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价值 ,提高整体学生素质的价值 ,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的价值。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三历史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历史科教师教学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的历史学科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去重点理解的呢?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1、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第一,在经

声明:《中考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为网友痴情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