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有幸参加了省局组织的赴复旦大学高级研修班。对我来讲,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给了我一次思想的洗礼。在老师精彩的课堂上更新了知识;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在交流探讨中得到了启发。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感觉获益非浅,总的来说就是:收获很大、感触很深、启发很多,为今后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以及宝贵的经验。
徜徉在百年复旦的校园里,沐浴着百年复旦的人文光彩,感受着百年复旦的人文感召力。在这样的人文氛围中,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珍惜这短短的学习时间,要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扎扎实实地学习。
博学思多闻。在培训期间用心体会大学文化精神,以提高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挖掘发展潜力,提升综合素质。
笃志勉政心。作为机关领导干部要能够理解自己的工作既是一种职业、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培训让我对自己的角色和使命有了崭新的认识,培训让我树立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培训让我明确服务社会的职业信念。概括来讲,我需要确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志存高远,就是必须坚持公务人员的理想信念,坚持公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就是要“肯干”、“乐干”、“实干”、和“巧干”。
近思慎其行。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习的方式和态度。培训中大家本着“严谨”和“求真”的研究态度,针对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认真分析、联系实施、提出方案。我们认识到要做好实际工作,必须要知晓国情,体恤民情,拓展视野,高效服务,强化法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我们要在做中学,在理论与实践中提升自我。
切问勤省身。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培训为我搭建了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也搭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沟通平台。培训中,教授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结合实际案例,激发我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2015年复旦大学学习心得体会】。更可贵的是我们都善于努力在学习中发现不足,在听讲中寻找答案,在反思中总结提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次赴复旦大学学习,尽管时间很短,收获却很大,切实不虚此行。看了受震动,听着受触动,虽然我们存在差距,但差距就是潜力,就是我们赶超先进的突破口。要付诸行动,狠抓落实。今后,我要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经验,认真的分析思考,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信心百倍地做好本职工作。
复旦学习心得二:赴复旦大学学习心得(2210字)
自我参加社区工作十几年来,鼓楼区委第一次将培训课堂搬到上海复旦大学,我也有幸参加了此次鼓楼区社区主干社会管理创新培训班,这次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有复旦大学社政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等,共上了9堂讲座36学时的课程。第一次踏进复旦大学的校门,第一次听到复旦大学的校歌,我真切地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复旦大学文化,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给予我的熏陶。短短的几天学习和实地参观,让我受益匪浅,大学教授的讲课形式生动活泼,常常伴有肢体语言,穿插了许多国内外的案例,有古代的传奇,有现代的故事……课堂上时不时地进行上下互动,经常几个小时的课听下来都不觉得枯燥乏味。
通过这次学习,我获益良多,不仅拓宽了眼界,还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现结合我社区的实际,谈谈学习社会管理创新的体会和具体构想:
一是参观学习了上海嘉定镇的睦邻点建设的经验,他们把培育居民草根组织作为切入点,在社区党总支的引导下,由楼组邻里居民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和爱好,自觉发动、自发参加、自由设计的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队伍:如有老爸爸聊天室睦邻点、老娘舅睦邻点、“才艺苑”睦邻点、手工制作睦邻点、“谈心园”睦邻点等等,每个睦邻点都由一名骨干负责,每周召开各睦邻点骨干座谈会,每年给各睦邻点经费上支持,还评选出优秀睦邻点等,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增强邻里间的团结,又有利于加强社区与居民的沟通。由此及彼,我认为我社区可以很好地借鉴这种做法,充分利用熟人社区的特点,在社区范围寻找和发现自身爱好的,有共同话题的居民,利用他们已存在的聚集活动点,建设一批具有我们洪山桥特色的“邻里文化点”,如在我社区办公楼前的象棋点,高安新村流动人口活动集中点,西河游泳场的冬泳队点,创业广场健身点,以及洪山桥小区老人聊天点等。社区将把各点组织起来进行邻里间交流和互助,能形成“邻里文化点”的,不设门槛,欢迎参与,社区将通过点有意识地引导大家走出家门,关心身边事,通过居民间更多的相互交流来以此增进感情。社区也将通过扶持和培养各站点的居民或党员骨干,定期召开各活动点骨干会议,加强文化点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把群众最关心的需求和对社区的一些好的建议意见反馈给社区,另一方面,社区也可通过各活动点的骨干向居民宣传关于计生、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和分发宣传手册,同时社区也能及时地掌握到社区居民的思想动态,并引领和保障各活动点政治方向,达到弘扬邻里文化,共建和谐社区的目的。
二是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田军教授的高级公务礼仪课,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基本的公务礼仪。公务礼仪的基本精神就是使他人感到舒适、快乐,微笑是人类培育出来的最美丽的花朵,田教授从基本的待人接物、交谈举止、仪表服饰、语言规范,以及在接待群众时要注意的文明用语,都作了详尽的讲解。无主句不说(如;干什么、什么事等),否定句不用(如:没有、不知道等),反问句不用(如:自己看呀、自己想呀等)。现有社区工作人员在上班时存在:穿拖鞋,穿露肩、露背、露肚皮衣服,吃零食,翘二郎腿,大声聊天、喧哗,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开会时玩手机游戏,用办公电话长时间私聊等等现象。社区居委会是居民群众办事的场所,体现着社区的精神面貌,也是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的窗口。由此,我觉得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在办事窗口和为民服务的同时更要懂得最起码的公务礼仪。第一,社区将会定期地召开社区工作人员公务礼仪交流和指正会,互相指出阶段内存在的不足,相互监督和改正,并且提出更好的礼仪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第二,设立群众监督信箱和“一站式”工作意见本,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可采取匿名和不公开的方式,参与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公务礼仪监督,以此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之风,树立“公务礼仪”典型。第三,将社区工作人员的公务礼仪纳入到社区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中,按照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次,对社区居委会成员每年年终进行一次评议,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对不称职者要求其限期改正。【2015年复旦大学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不同的形式,让每一个社区工作人员都从骨子里提升文明礼仪和为民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居民,服务群众,打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新风貌。
三是复旦大学梁鸿教授上的国情、民生与发展的课程,以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创新思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及如何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等都很值得我们借鉴。联系社区实际,我社区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在这方面怎样创新好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再如,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中振,就新形势下社区群众工作,在基层党建的方法方式上,缺乏不断扩大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机制的问题,开展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机制的多样性、丰富性不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很好的反思和探讨。还有南京栖霞区仙林街道的社会管理工作网格化模式,对我们现正正在试行的社会管理工作网格化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为社区全面工作的领导和决策者,自身更应当站得高看得远,珍惜每一次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把每一次的经历都当做是组织对自己的考察和检验,充分学习和借鉴先进社区的管理经验和掌握更多的社区文化,不断地创新、更新管理理念,严于律己,带头表率,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称职的社区工作者。
复旦学习心得三:复旦学习心得(611字)
在复旦大学科技学院,我们接受了为期五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名师讲授的法律、经济、国际形势、干部心理与能力等方面课程,感觉受益匪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置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发展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