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杂诗 杂诗二首(其二)|曹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杂诗二首(其二)

曹丕

曹丕杂诗 杂诗二首(其二)|曹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西北有浮云,亭亭①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②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③。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杂诗二首(其二)|曹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注]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②飘风:暴起的风。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后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杂诗二首(其二)|曹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

(1)(考查形象) 诗人开篇两句中塑造“浮云”这一意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考查思想感情)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浮云”喻身不由己、无所依靠,诗人塑造这一意象一方面暗示了游子的孤独无依,(2分)另一方面为下文的“#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东南行”埋下伏笔。(2分)

(2)①采用象征的手法,用浮云来象征游子;②诗歌前六句借“浮云”写出了游子的遭遇,表达了游子生不逢时、遭遇乱世、漂泊不定的凄苦之情;七八两句抒发了思乡但无法归家的抑郁、痛苦之情。(手法及象征意义各占1分,情感表达前六句分析与最后两句分析各占1分)

赏析

分析:本诗主题见解题。在艺术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结语换韵,戛然而止,音调促迫,和游子当时已达到高潮的痛苦压抑心情正相吻合,对诗的气氛起到了较好的渲染烘托作用。【杂诗二首(其二)|曹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二是采用比物象征的手法,写游子以浮云为比,赋浮云以人的感情,通过浮云的遭遇,揭示游子的心情。结构新颍别致,抒情婉转细腻,有较强的感染力。(华海国平)

阅读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40103/246546.html

更多阅读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赏析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赏析灵宝实验高中 尹学军说明:此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朱熹的《次韵雪后书诗二首(其一)》是今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诗歌鉴赏的提供的阅读材料。原诗如下: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天劳动之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快慰,都很真切。“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写出农民普遍的感受。“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写出一个从仕途归隐躬耕的士人的特殊感受。他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黄巢菊花诗二首 黄巢菊花诗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

苏轼的绝命诗二首赏析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四十四岁时曾写过<咏桧>一诗,诗曰: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诗中"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么两句,却被沈括指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如此!"指

《赠别》之二 教案 杜牧赠别二首

8 杜牧诗二首《赠别》(之二)授课者:廖美玲授课班级:12服装授课时间:10月16日(周二)3—4节授课班级:12汽修1班授课时间:10月22日(周一)5—6节教学目标1.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诗的韵律和语言。2.领会诗中所蕴含的惜别感情。3.反复诵读并背诵。

声明:《曹丕杂诗 杂诗二首(其二)|曹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赏析》为网友致命毒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