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举办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颁奖仪式,在央视新址800平方米演播室隆重举行。伤残军人朱彦夫同志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朱彦夫,一位书写人生极限的特残军人,一位深刻改变家乡面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一位震撼无数人、感动无数人的耄耋老人。他的事迹,不禁让我们每一个人肃然起敬。我们应该从他的极限人生中学习什么,从他的生命传奇中领悟哪些,从他的感人事迹中获取多少正能量?
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朱彦夫虽然身体伤残,但是信仰和追求却比一般人更健全、更坚定、更光彩夺目。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朱彦夫说过,我的后半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他选择回到家乡,自食其力并为民造福。正是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健全了朱彦夫的身心,让他像一座“珠穆朗玛峰”,巍然屹立在人类精神史上。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我们学习朱彦夫什么精神】。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朱彦夫缺手缺脚,但从不缺“钙”;他浑身是伤,浑身有病,但就是没有“软骨病”朱彦夫的身上充满了精神之“钙”,它穿越时空、地域、民族和国界,放射出透彻心扉的光芒。
学习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一生。朱彦夫回到生养自己的小山村之后,开始了艰难的自理训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避免别人的干扰,他时常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靠着顽强的意志站了起来,尽管双腿被假肢磨得血肉模糊,他也丝毫不在乎。为了办夜校,教群众识字,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摔倒,脸被石头划破,残臂断截处也受了伤,却仍矢志不渝。从村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朱彦夫又开始向另一个看似不可能企及的高度挑战:写书。他一天正规学校也没上过,要写作面临着写字、身体和文化“三座大山”。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朱彦夫用两只残臂和嘴巴驾驭着钢笔,开始艰难的写作生涯,凭着坚强的毅力,他练出了“无指翻书”的硬功,靠着视力仅有0.3的右眼,“啃”下了100多本中外名著。【我们学习朱彦夫什么精神】。历时7年,七易其稿,写出了一部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学习他冲锋陷阵、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在朝鲜战场上,全连打得只剩下他一个人,手榴弹让他失去四肢和左眼,有人说,这个躯体及其承载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勋章。但朱彦夫是一个战士,无论身体怎样,他都要选择“冲锋陷阵”这种姿态。在装上假肢,像常人一样站立起来,并能料理自己的生活之后,朱彦夫凭借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当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靠一双重达15斤的假肢,碰碰磕磕爬遍了全村大大小小的山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整山造田,修路架电,办图书馆和夜校,一个穷村变成富裕村,并在周围70多个村庄中创造了五个“第一”。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又选择以文学的形式继续“战斗”。 朱彦夫用他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精神真谛。
学习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裕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些时?朱彦夫只说了这么几个字:为民服务的精神不可忘。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全村真正实现了荒山变果园、粮食亩产提高上千斤的梦想。他还自己出资在村里建图书馆、办夜校,用自己伤残的身体一次次改写着张家泉村历史。【我们学习朱彦夫什么精神】。自从担任村书记以来他从未领过工资,就连自己的抚恤金也都用在了村里的建设上,战场舍生忘死,和平年代无私奉献,他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真正践行在了实际行动上,“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朱彦夫的一生是一本厚重的书,这位历尽坎坷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耄耋老人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书写了一部感天动地、催人奋进的“极限人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仔细回味。学习朱彦夫的事迹对我们来说是可谓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们受用无穷。朱彦夫是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弘扬并传承朱老的精神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注入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