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张舜民 村居|张舜民|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村居 张舜民 村居|张舜民|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1)以动写静,动静结合。(1分)老牛自行归来,寒鸦站立牛背,(1分)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包含了寒鸦之静,动静相衬,构成了新颖的画面。(2分)(4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2)通过写青竹绕篱、绿水映陂、榆钱落尽、槿花稀疏、牛背寒鸦等景物,描绘出一幅静谧淡雅又略带清寂气息的村居图,(2分)表达了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2分)(意思对即可)

鉴赏一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村居|张舜民|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赏析二

张舜民(?-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碇斋,宋代诗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50103/248549.html

更多阅读

《张居正大传》读后感 朱东润 张居正大传

近日读完朱东润先生著作《张居正大传》。这部传记和《朱元璋传》、《李鸿章传》、《苏东坡传》并称为20世纪四大人物传记。作者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以明王朝内外政治斗争为背景,成功地勾画了一位殚精竭智、舍身为国的明代大政治家,其精明

高拱与张居正 徐阶高拱

在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里,张居正的前任首辅高拱似乎是个反面人物。历史上的高拱并不是坏人。而且,张居正原来和高拱有过良好的关系与合作。那么,他俩之间究竟有何恩怨呢?《明史》中的记载是这样的——高拱和张居正同在朝中为

《村居》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村居》这首诗,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诗句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春景图,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

两本《张居正传》及朱东润 张居正传txt

因为对一位当地的明代人物感兴趣,便有意识地看一些明史类书籍。因为他曾与张居正同朝为官,便先看了两本张居正的传记。一本是熊召政的四卷本《张居正》,100多万字,我看了半个月;另一本是是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30多万字,我看了三个月。

声明:《村居 张舜民 村居|张舜民|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为网友贩梦货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