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亭记表达了苏轼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喜雨亭记①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容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苏轼《喜雨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古文观止》)

[注解]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雨麦于岐山之阳 雨:天上落下 B.既而弥月不雨 弥月:不足一月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惊恐草一木 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繁兴:繁荣兴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其占为有年 ②其可得耶

B ①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②始旱而赐之以雨

C ①雨麦子峻山之阳 ②属客而告之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D.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五日不雨则无麦

7.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都体现作者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④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⑤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⑤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⑤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生的幸福安宁。【苏轼《喜雨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B.全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

喜雨亭记表达了苏轼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C.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以一“志”贯穿,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D.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这三件事不仅有趣,而且都与国家政治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

5、A(雨:用作动词;弥月:满月;忭:喜悦;繁兴:多发。) 6、D(A①那;②岂 B①因此;②把 C.①的;②他们) 7.B(除①②,其余均能体现) 8.C(全文以一“喜”贯穿)

附文言文译文:

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当时下雨这一件喜事。古时的人有了喜事,就用它来给物取名,表示永不忘记。周公得了“嘉禾”,用它作为他的书名;汉武帝得了鼎,用它作为他的年号,叔孙战胜了北狄,用北狄国君的名作为己儿子的名。他们的喜事虽然大小不等,可是用它来表示永不忘记却是一致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开始修建官署。在厅堂北面建了个亭子,在南面开了个水池,引来了水,种上了树,当作休息的地方。这年春天,岐山南面下了麦雨,占卜说是个丰收年。接着,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老百姓正在因此担忧。过了三个月,到四月初二日(乙卯)才下雨,四月十一日(甲子)又下了雨,老百觉得没有下够。四月十四日(丁卯)又下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厅堂上互相庆贺,商人们在衡市上一起唱歌,农民们在田野上成群欢舞。担忧的人因此高兴起来,患病的人因此病情好转,我建的亭子正好在这个时候落成。

于是在亭子里摆上酒席,向客人敬酒并告诉他们给亭子命名?我说:“五天不下雨行吗?”客人说:“五天不下雨就没有麦子”十天不下雨行吗?”客人说:“十天不下雨就没有稻谷。”我说“没有麦,没有稻,将会连年饥荒,诉讼案件就会接连发生,而且盗贼也会增多、猖獗。【苏轼《喜雨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那么,我和你们几个人虽然想要悠闲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那能做得到吗?现在老天没有遗忘这里的百姓,刚刚出现旱情就赐给了雨。使我和你们几个人能够悠闲自在地在这个亭子里玩乐的,都是雨的赐予啊!这又怎能忘记呢?

已经用“雨”给亭子命名,接着又歌唱道:“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珍珠,寒冷的人不能用它做衣服;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美玉,饥饿的人不能拿它当粮食;一连下了三天雨,这是谁的功劳呢?老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认为没有这个功劳,归功于皇帝;皇帝说不是这样,归功于上天;上天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归功于太空;太空渺渺茫茫,不可能给它命名,我就用‘喜雨’来叫我的亭子。”

阅读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50103/248913.html

更多阅读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鉴赏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鉴赏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48岁。这时距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整整五年。让苏轼没想到的是,这一年,神宗不但给他恢复了名誉,还起用为登州(今山东蓬莱)太守,上任不到十天,即受召出任礼部郎中,12月

苏轼《东风破》 东风破电视剧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首词,据说是苏轼的东风破。我不确定,因为对古诗词研究不多,但读起来也不太象是苏轼的风格。又听说《东风破》其实是首古琵琶曲,不知道到底是方文山抄了苏轼,还是好事者拿来做的文章。一盏离愁 孤单窗前自鬓头奄奄门后 人

苏轼《冬景》古诗欣赏 冬景 苏轼诗的意思

苏轼《冬景》古诗欣赏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荷叶枯败,已经看不到荷花那向上撑举着的“雨伞”了;菊花虽然已经枯萎,但还有耐寒的枝条迎着

声明:《喜雨亭记表达了苏轼 苏轼《喜雨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为网友人模人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