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

文章来自:学优网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文章来自:学优网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

文章来自:学优网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文章来自:学优网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

1.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

4.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50103/249212.html

更多阅读

《兰亭集》37首诗到底都写的啥 兰亭集三十七首

《兰亭集》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稧,曲水流觞,饮酒作诗

《兰亭集序》的下落 兰亭集序的兰亭在哪

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化之谜,莫过于王羲之的书法真品《兰亭集序》的下落。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山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1首,并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堂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俞建望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课文内容,掌握有关本文重要的词语和句式的意思,懂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进而理解有关作者的人生逸事和《兰亭序》在书法文学史上的地位。2、能力目标:培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2014下半年高中语文

《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师大锦园中学杨 华设计思路《兰亭集序》是一篇著名的宴游诗序,虽名为“序”,但实与一般的序言不同。它借题发挥,由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论及人生的意义,言虽简而意颇深。由于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有限,加上对魏晋那

声明:《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为网友蓦然流年暗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