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宿甘露寺|曾公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宿甘露寺|曾公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宿甘露寺|曾公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答案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2)虚实结合。【宿甘露寺|曾公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

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赏析

诗的一、二句采取了一种以近推远、远近结合的写法,即由“枕中”、“床底”推至千峰、万壑,同时又将千峰、万壑纳入胸怀,而诗的三、四句则采取以小写大、大小结合的写法,即以一扇小窗的开启写出长江的宏伟气势,同时又以“放入”一词将大江的排山倒海之势(大)与一窗的涛声顿起(小)巧妙结合起来,这一开窗赏江听涛的行为在“放入”的主体意志熔铸中转化为一种主动拥抱长江的豪情壮举。【宿甘露寺|曾公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此时的“开窗”实际上是诗人的开怀,因为只有具备装得下大江大海的豪迈胸襟与浩然心胸的人才会有如许宏大气魄的诗情。“开窗放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咫尺而有万里之势”的艺术构思法,诗人以小窗写大江,从小处着笔而直探大江的真容貌。

阅读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50103/249841.html

更多阅读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赏析 李涉题鹤林寺壁

【古典诗词欣赏(一七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赏析窦凤才【原作】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注释】《题鹤林寺僧舍》:一作《登山》。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

借景抒情的经典诗句 关于借景抒情的诗句

一、最气势 磅礴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二、最惊心动魄的 诗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公亮《宿甘露僧舍》三、最豪放潇洒的 诗句: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苏轼《南堂五首》四、最得意

中国兵法大典——宋朝《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译文

武经总要  曾公亮、丁度后集卷一上兵伐谋前汉韩信击败楚将龙且,遂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夸诈多变,反复之国,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今权轻,不足以安之。臣请自立为假王。”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赏析 宿甘露寺僧舍拼音版

(2011-02-14 17:12:47)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教学设计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赏析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1]注释:①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松

声明:《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宿甘露寺|曾公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为网友晚街听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