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难:(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为:(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

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_。【“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感到为难 幸好、幸亏 因为 凭借

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

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理由是: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之”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而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实际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事态危急就想把逃难者丢下,不讲信用。

参考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当即拒绝。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马上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他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50103/250407.html

更多阅读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 因庙堂之上 朽木为官

【转载】<阳赋><阴赋><合欢赋>【转载】笑掉大牙【转载】诸葛亮骂死汉奸老贼王朗2014-04-10 20:05:45|分类: 默认分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转载自benghangyehui@126《诸葛亮骂死汉奸老贼王朗》【历史背景】建安二十五年(220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

诸葛亮之死 诸葛亮骂死王朗

读至《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诸葛亮54岁病亡,余情不自禁掩卷叹息:诸葛亮死时,正值壮年呀!但生死有命。诸葛亮的命皆因其性情。“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熟读《红楼梦》者都知道此语写王熙凤。余认为此语也是诸葛亮的写照。诸葛亮在壮

声明:《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为网友帅萌的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