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李清照归鸿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后的最初几年。

(1)分析词首句中“归鸿”“云碧”这两个意象的作用。

(2)词中的“催”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分)“归鸿声断”、“残云碧”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2分)“归鸿”和“碧云”在古诗歌传统中往往用以寄托羁旅愁思,这里借归鸿碧云表达的就是作者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2分)

(2)(4分)“催”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角声急促,催促黎明的到来,(1分)反映了词人因思乡而彻夜难眠的苦况。【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2分)

译文

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垂直地升起了一缕炉烟。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那么轻巧。

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破晓。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但是时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

赏析:

菩萨蛮李清照归鸿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此词起首二句寓有飘零异地之感。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几乎成了唐宋词的一条共同规律。【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然而随着词人处境、心情的不同,也能写出不同的特色。“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一句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那嘹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此刻的情绪自然是怅然若失。稍顷,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雪花与香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炉州”下着一“立”字,形象更为鲜明,似乎室内空气完全静止了,香烟垂直上升,纹丝不动。

这首词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一个转移的过程,但这一切都是通过景物的变换和情绪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从“残石碧”到“凤钗明”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宝以至枕边,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过片二句中的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反映了词人彻夜不眠的苦况。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云:“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牵金井。”细节虽不同,手法正相似。它们都是通过客观景物的色彩、声响和动态,表现主人翁通宵不寐的神态。【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所不同的是用词乃写男女临别之夜的辗转不安,李词则写客居外地的惆怅情怀。周词风格较为妍艳,李词风格较为沉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60103/250875.html

更多阅读

李清照——《声声慢》《武陵春》 武陵春 李清照翻译

李清照——《声声慢》《武陵春》《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

声明:《菩萨蛮李清照归鸿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为网友不二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