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成语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例句:不,哀兵必胜!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
按甲寝兵àn jiǎ qǐn bīng成语解释: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傅干》:“愚以为且按甲寝兵,息养军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按甲休兵àn jiǎ xiū bīng成语解释: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成语出处:《汉书・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 牛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例句:将军可按甲休兵,退一箭之地。(明・李日华《南西厢记・许婚借援》)
兵不由将bīng bù yóu jiàng成语解释: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杯酒释兵权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成语解释: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成语出处: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赤壁鏖兵chì bì áo bīng成语解释: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兵不血刃bīng bù xuè rèn成语解释: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成语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例句:兵不血刃,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
兵不厌诈bīng bù yàn zhà成语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例句:若说兵不厌诈,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兵强马壮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成语解释: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例句:时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成语解释: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毛泽东《论持久战》)
兵多将广bīng duō jiàng guǎng成语解释: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例句:小人觑探梁山泊兵多将广,武艺高强,不可轻敌小觑。(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
兵多者败bīng duō zhě bài成语解释: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成语出处:清・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盖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兵贵神速bīng guì shén sù成语解释: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例句:兵贵神速,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只轮不返。(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成语解释: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例句: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按兵不动,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
兵荒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成语解释: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例句: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成语解释: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大战邳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例句: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得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八回)
兵临城下bīng lín chéng xià成语解释: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范书》第一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例句:若侯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然后拒敌,事已迟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成语解释: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例句:这样办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含兵的成语带解释】。
兵败如山倒bīng bài rú shān dǎo成语解释: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例句: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三章)
兵戎相见bīng róng xiāng jiàn成语解释: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车之会bīng chē zhī huì成语解释: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成语出处:《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请君以兵车之会往宋。”
例句:寡人用兵车之会三,衣裳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四回)
解兵释甲jiě bīng shì jiǎ成语解释:解:解除。释:卸下。解除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参战。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精兵强将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成语解释: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成语出处:《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成语解释: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句: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残兵败将cán bīng bài jiàng成语解释:战败了的部队。
成语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败兀》:“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收聚些残兵败将,济不得事,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
例句:侯匪又转向那一撮残兵败将动员起来。(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弃甲曳兵qì jiǎ yè bīng成语解释: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例句: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穷兵黩武qióng bīng dú wǔ成语解释: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例句: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穷兵黩武,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
草率收兵cǎo shuài shōu bīng成语解释: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师老兵疲shī lǎo bīng pí成语解释: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单兵孤城dān bīng gū chéng成语解释: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
成语出处:《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
虾兵蟹将xiā bīng xiè jiàng成语解释: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领鼋帅虾兵蟹将,统帅党类,一齐奔出潮头。”
例句:汪精卫和他的虾兵蟹将已在公开讨论“和平”。(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放炮》)
胸中甲兵xiōng zhōng jiǎ bīng成语解释: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