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被绿波涤荡,整个身体都跟着鲜绿起来,人也变得阴柔起来,婉转起来。而芫荽两字,又不常见常用,偶尔遇见一次,像邂逅的梦中情人,心底一亮,想说的话太多,竟无从说起。这也是我欣赏作为植物的芫荽的一个理由。因为隐没,诗的美质在译的程度上再次被放大,更加地接近了《诗经》本身。而我脑海中的译者肖像该是:女性,清瘦,美目,蓄着齐眉刘海,穿棉布素色旗袍,对着手中的书,书中的诗,谦和地微笑着。(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17.①答案:在新疆的自然环境中,绿色极为少见,因此,看见芫荽,看见绿色,人们的身心都被这种春天的气息占据,情绪上都更温柔细腻一些了。
②答案:因为译者不为人所知,人们也就不知道《蕙兰芫荽》竟然是外国诗歌的中译版,于是觉得它是典型的《诗经》风格的中国诗。【蕙兰芫荽 阅读答案】。
18.答案:细小柔嫩鲜绿的早春气息;简单而又好看,适时而又适宜的田园风味;朴素厚道的本质;出神入化的诗意气质。(每点1分,注意答案与文章结构的关系,意思正确即可。)
19.答案:
①文章可分三层:首先写芫荽的香气浓烈怪异并不令我喜爱;然后写作为植物的芫荽令人欣赏;最后写芫荽入诗表现的诗意气质。(将文章分成两层来看给2分,能够分出三个层次给4分,每层次大意的概括正确即可,第二层次分层太多与一、三层混同则为0分。)
②本文以芫荽为题,开篇却写“不喜欢芫荽,或者叫不重视芫荽”,对芫荽香味的描写也是“浓重、怪异、妖冶”,极度出乎读者意料,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第二层笔锋一转,写芫荽作为植物所具有的春天气息、田园风味和朴素本质,第三层更进一步让芫荽入诗,从而与第一层形成强烈对比,使芫荽的形象更为突出。(欲扬先抑的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是通过制造阅读期待和形成对比实现的,这两个思考方向每个方向2分,要求能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对概念术语的使用不作要求;如果只能贴“标签”则分数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