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李端阅读答案鉴赏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李端阅读答案鉴赏

(唐)李端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注]①大历末年,李端由校书郎出为杭州司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端到杭州赴任途中。

21. 请简析“愁心”二字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2. 赏析颔联与颈联写景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李端阅读答案鉴赏

21.“愁心”二字贯穿全诗(1分),首尾二联是情语,直接表达诗人“夜思”“恋旧”无处写“别恨”之“愁心”(1分);中间两联为景语,间接表达身处楚天,孤舟漂泊的“愁心”。(1分)

22.都以虚实结合为主。颔联先虚(梦境)后实(孤舟凉雨),表达独宿怀人之深情;颈联也是先虚(溪水应潮入海)后实(树独叶流),象征诗人留恋都城的情感与孤舟漂泊的处境。(4分)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李端阅读答案鉴赏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这首诗地位不高,没有成为人口传诵的名篇,至少我之前从没读到过。可是当我第一眼看到这首诗的时候,那一刻是多么的惊艳!大历十才子在文学史上公认了仅是二流角色,可是李端这一首七绝,无论是从思想、主题、结构、手法、影喻各方面都显出了不俗造诣。时间有限,我拣重要的说一下。

首句,破题,为起。【宿淮浦忆司空文明李端阅读答案鉴赏】。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千里之外的秦地与眼前身侧的江南,梦中的故人和现实中的孤舟,再加“楚天夜雨”的环境衬托,承接首句,将离愁顿时提升了一个层次。

重点主要在第三句,即颈联“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大概此时李端与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好友司空曙都遭到贬谪,所谓“近海诸溪”,当是暗讽朝中依靠关系或阿谀奉承而得势的小人。“独树”是喻司空曙无疑也。李端与司空曙当世齐名,赞扬了司空曙的气节,当然也就给自己找到了宽慰和平衡。“叶尽流”者,有两种理解,一来是说司空文章流传天下,二来是说他的气骨、精神、人格已经随着淮水流遍天下。虽然凄冷的孤树光秃秃地伫立在水边,可种子已经流远了。这一句前有抱怨,是典型的传统文人思想,后半句却隐隐显示出作者高傲的自视和抗争奋斗的决心。上接前两句的离愁别怨,却体现出了不同于历史上的幽怆凄苦,可见中唐诗人接盛唐余绪,气骨不衰也。此句为转,佳句。

末句的“合”,相当精彩。虽然文气平平,可是结构上自有匠心。面对全诗的主题――别恨与分化出的情绪――抗争的决心,作者把尾联的两句与两种思想对应起来,前半句说别恨,后半句的不服不平之气不难看出,正是滴水不漏,完美地将整首诗收束起来。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李端阅读答案鉴赏

李端是中唐诗坛的翘楚,李杜王孟谢世后,他和钱起、李益等人同为后起一代中文场领军人物,“大历十才子”这#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个名号首见姚合《极玄集》中李端个人小传。司空曙著有《二十四诗品》,在文学批评史上举足轻重,亦是不凡人物。【宿淮浦忆司空文明李端阅读答案鉴赏】。

补充资料

集句之慧:心有灵犀一点通

由于资料的严重散佚,我们今天所能见到诗人的集句诗,只有1935年作于狱中的七绝《忆内》与《偶成》两首诗。尤其珍贵者,《偶成》集句诗则是他于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给后人的绝笔诗。前者怀念妻子杨之华,婉转细腻,体贴入微,亲情感人;后者“狱中言志”,慨叹身世,有感而发,袒露心灵。两首诗借助于唐诗“丰神情韵”的天然之美,恰如其分地抒发了一个伟大革命领袖人物生死攸关之际的人生情怀,读之令人动容。

《忆内》集句诗作于1935年初夏,诗云:

夜思千重恋旧游,他生未卜此身休。

行人莫问当年事,海燕飞时独倚楼。

为了比较准确理解这首集句诗的思想境界与幽

雅意蕴,兹将诗人分别所集唐人原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60103/252588.html

更多阅读

宿淮铁路图 宿淮铁路规划图

宿淮铁路正式开工仪式在安徽宿州举行安徽、江苏两省人民期盼已久的宿淮(宿州—淮安)铁路于2009年7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该铁路的建设对于加强皖北与苏北地区交通联系,支持苏北地区能源

冲喜王妃番外女帝生活 冲喜王妃 一碟晓菜

话说n年后,高天祁和司马明忆联手打败耗子大军后,北凉塞外胤国三国合并建国为佟,佟未央称帝。册封高天祁为祁皇后,司马明忆为忆贵妃,安允灏为耗才人。(佟国是女人的天下,女人是天,男人只能是地,被女人狠狠的踩在脚下。这里的女人更是强悍,女帝

声明:《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李端阅读答案鉴赏》为网友准风月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