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登岳阳楼

唐 •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本诗又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

(1)李白《登岳阳楼》中句“雁引愁心去”在北宋《文苑英华》中作“雁别愁心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2)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景色,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别”字只写雁儿冷漠地别秋江而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引”用拟人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山衔好月来”互相映衬,构成对仗,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2)李白这时正遇大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因此全诗流露了一片喜悦之情。豪情逸志,溢于言表。而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既老且病,生活窘困,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加上国家动荡不安,处境沉浮,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身世凄凉之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登岳阳楼》一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3、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去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4、两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何不同?请具体分析比较。(4分)

答:杜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样。这是作者以雄阔之景反衬哀伤之情。(2分)李诗“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是说大雁飞过,把他原来的因为流放而愁苦的心情全部带走了,对面的君山为他衔来了好看的月光,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只答了修辞,没有分析扣一半,分析过程大意相同即可)

5、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4分)

答:杜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开阔宏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身世又写得那么凄凉落寞,七、八两句写忧国忧民之情写得那么苍凉凄楚,整个意境沉郁悲壮。(2分)李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物的心情轻松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整个意境宏丽迷人,令人陶醉。同样是写岳阳楼,意境与杜诗迥然不同。(2分,此题酌情给分或扣分)

对比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登岳阳楼的五律,但它们的物态层、形象层、生活层、人性层、作者意识层、集体无意识层却各具特点。

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李白此诗正是这样,开笔便写在岳阳楼上的所见然后是所闻所感。所见者,天岳之南、川、洞庭;所闻者,浪声、雁鸣、夏十二与“我”等人豪饮语;所感者,开阔、渺远的视野和胸襟。高张扬厉,夸饰铺排,意象繁复却不嫌冗杂,似醉后之语却又以能一贯之,字里行间无不弥漫着酒气,无不冲斥着豪气,大有“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之感。

杜甫《登岳阳楼》却不同,首先拉长时间、记忆的线段,沉稳厚重地起笔,然后描写登临之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恢宏雄大。【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史料记载,洞庭湖广圆五百多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杜诗虽不如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崇高(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但因寄寓了江山纷乱之事,又比孟诗来得凝重,来得有神。

透视李白、杜甫这两首诗,我们完全可以剥离出两个丰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李诗一、二句深层处隐然可见一胸襟博大之人,唯其胸襟博大,方悠然而觉宇宙宽;三、四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点明登临前胸有块垒,睹物移情,被物感染;五、六句说不敢也不能辜负良辰美景,纵酒助兴;《唐诗鉴赏辞典》中何国治这样鉴赏七、八句:“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如此看来,则全诗应散发着一股喜气、一股轻快。我们以为不然。李白遇赦后是惊喜交加的,旋即放舟东下江夏,《早发白帝城》可证。在江夏活动的那段时间内,他还奢望朝廷起用,但现实是“我独不得出”,幻想的破灭,使得他不得不“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况且,此诗当作于肃宗乾元二年秋,一方面他逗留江夏时期写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70103/253254.html

更多阅读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的登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译文] 亲戚朋友连一个字的书信都没有,毫无消息;我现在年老多病,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这条孤零零的小船了。[出典] 杜甫 《登岳阳楼》注:1、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金陵望汉江 李白赏析

崔颢赋诗 李白续笔 《黄鹤楼》《凤凰台》交相辉映——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黄鹤楼】在武昌城外,长江岸边,相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此楼不知建于何时,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已经是座名楼。文人雅士登楼题诗者甚多。一日,李白路

原创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杜甫《登岳阳楼》教案本教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ruiwen.com/news/41917.htm发表日期:[2008-11-29]罗志辉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声明:《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为网友只为一句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