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发展历程 "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

"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

进入20世纪末,继IT产业之后,世界光电子产业勃然兴起,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最新前沿领域。湖北省武汉市的决策者们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努力实现重点跨越。2000年5月,省、市领导作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重大决策。2001年,原国家计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武汉?中国光谷”充分发挥区域科教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之路,抢占全球科技领域的“制高点”,用光的速度演绎新的辉煌,实现了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实现企业总收入由2000年的252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75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565亿元,净利润由2000年的23.21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12亿元,企业实际上缴税费由2000年的14.79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86亿元。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产业、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研发与信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一个蓬勃发展的集产业、居住、商业、文化、休闲为一体、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化、山水园林式的科技新城正逐渐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一、决策建设“武汉?中国光谷”

(一)战略突破:举全省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

20世纪末期,世界各国新技术及其产业竞争的焦点从微电子产业转向光电子信息产业,美国实施了“激光核聚变计划”,并在亚利桑那州的亚利桑那大学建立了“美国光谷”,德国推出了“激光2000计划”,英国制定了“阿维尔计划”,法国积极筹建“光电谷”,日本实施“激光五年计划”。发达国家都力求抢占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从而获得新世纪竞争发展的主动权。

面对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武汉市的一批专家学者多次提出建议,希望不失时机的在湖北和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0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许其贞、刘善璧等几位政协委员提出了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的提案,被列为1331号提案。5月7日,湖北省科协主持召开座谈会,周济、李德仁等6名在汉院士、专家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写信建议,请求批准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

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引起省委、市委的高度重视。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领导高瞻远瞩,认为我们完全能够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实现战略突破,促进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抢占全球高技术产业制高点,并由此带动湖北省和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真正体现了湖北的优势和特点,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之机,举全省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推动这一重点产业工程。

2000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依托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5月8日,省委、省政府主持召开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筹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宣布成立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由时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任组长。2001年3月,科技部正式批准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基础,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2001年7月,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同意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进一步确认了“武汉?中国光谷”作为光电子产业“国家队”的地位。由此,“武汉?中国光谷”进入全面建设的历史阶段。

(二)二次创业:开辟“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新起点

到2001年,国家高新区建设十年来,始终高举创新的旗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都在60%以上。然而,这只是完成了初创阶段的基本任务,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还很小,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很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和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将迎来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激烈、更加充满挑战的环境,高新区正面临着新经济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同样也面临着二次创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转折。

2001年9月,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市长会聚武汉,重温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和江泽民同志“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园区”的著名论断,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建设高新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措施。在这次会议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作了题为《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开拓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新局面》的讲话,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思路:“十五”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高新区建设要实现五个转变: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完善新技术孵化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健全公共创新服务体系,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软环境转变;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产业发展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从局部的改革向全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

时不我待,“武汉?中国光谷”迅速迈开了“二次创业”的步伐,亮出“国家队”的风采。2001年10月,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导小组召开了第六次会议,“二次创业”成为会议的主旋律。光谷将以谋划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抓好长飞7期扩建等25个重点项目建设,大学科技园等8大园区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国债重大项目,全力引进新项目,在未来几年培植一批销售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充分发挥光谷的产业集聚功能,开辟“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新起点。

(三)苦练内功:从容应对全球IT产业寒流

2001年初,一直以超常规速度发展的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突然大幅调整,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光电子生产厂商产值出现40%左右的下降,光电子市场全球疲软。受到国际市场的剧烈冲击和国内电信业分拆重组的双重影响,我国光电子产业进入低迷期。

面对全球IT产业调整,“武汉?中国光谷”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把调整当成机遇,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省委、省政府确定对光谷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决定,省、市各相关部门都要采取措施,强化服务,狠抓落实,竭尽全力推进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罗清泉调研光谷时强调,当前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克难奋进,坚持以发展光电子产业为重点,从技术、体制、产业、环境和人才方面再创新的优势。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在2002年初就确立了光谷“项目年”的发展思路,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一主线,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大力推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和新项目建设。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光谷的一大批企业苦练内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坚持扩大销售不动摇;新增资金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长飞公司相继实施了6期和7期光纤扩产项目,武汉邮科院投产了300万公里的多模光纤项目,烽火网络公司的宽带IP接入设备、长通公司的可录光盘项目、凡谷电子的CDMA天馈系统等项目向纵深推进,NEC移动和多普达公司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推出了多款新型手机。

2003年,光谷光纤光缆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光电子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了40%,实现科工贸总收入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出口创汇2亿美元,增长67%;引进外资2亿美元,增长1倍;引进内资14亿人民币,增长27%。在全球IT产业下滑,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锐减的情况下,光谷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四)审时度势:打造新的特色支柱产业

20世纪末,东湖高新区抢抓全球光电技术与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机遇,发挥高新区光电子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产业基础,建设“武汉?中国光谷”,赢得了发展先机。如今,世界科技发展与经济格局出现了新变化,全球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生物产业加速形成,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世界科技发展和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趋势,要求光谷在“追光”的同时,面向世界寻求新突破,超前布局新产业,抢滩21世纪世界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全球范围内生物产业的兴起无疑成为光谷的重大机遇。

光谷发展历程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培育与发展,认为“追光”和生物产业“抢滩”,都是以世界的眼光,把握全球高新技术发展趋势,遵循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促进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是选择战略性、最具潜力的产业,努力实现重点突破,推进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国科发计[2009]51号)批准同意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这是继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来,光谷建设的又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70103/25369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邮政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中国的发展历程

邮政源于人们通信的需要,是历史上起源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邮政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邮政企业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邮政服务的重要职能。中国邮政的产生及发展历程邮政作为对社会普遍开放的、以传递信函为主

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药房的发展以及创新历程

从我国的药品零售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我国药品零售的一些变化,总结出一些有益经验,学习一些目前在药品零售行业风头正劲的企业,为下一步企业的发展做出适当规划,争取在下一步市场变革中占据先机。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各个领域进行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历程 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近年来,政府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从国务院到国家广电总局、国家财政部都表示,政府将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动漫龙头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广电总局还从国外动画片引进限制、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限制等方面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PE发展历程

    PE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并没有私募的概念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私募资本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的民间金融向来比较活跃,按照国际上对私募的界定,我国许多民间金融活动都可以被纳入私募的范围,只不过我国的私募更加不规范,更难

声明:《光谷发展历程 "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历程》为网友醉绾青丝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