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学习体会

领导干部“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学习体会 (一)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而要走好群众路线,首先要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问题以巩固树立我们的宗旨意识。我个人觉得首先要解决“我是谁”这个问题,如果自身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何谈 “依靠谁”“为了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问”,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重要课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回答“为了谁”的问题就是要端正目标认识,搞清楚我们干事业、做工作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回答“依靠谁”的问题,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明确干工作的根本依据。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端正角色认知。惟其如此,我党才能筑牢“人民群众”这座永远的靠山,才会在前进的征程中,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以忠诚之心对待党的事业。“忠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和根本道德要求。 以敬畏之心对待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平民之心对待自己。平民就是普通群众。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平民心态。 以宽厚之心对待同志。领导干部以其宽厚容人,方能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造就和谐。

如果说“三问”所拷问的是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的如何存在,那么“五心”所强调的便是领导干部更好存在的必修之德。透过“三问”揭示了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核心关系,通过“五心”历练领导干部的施政之能。

近期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讨论,紧密联系我们党校和自己的工作实际,积极参与“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和面对面提意见活动,深刻反省自己,不断剖析自己,深挖自己灵魂深处,扪心自问,人的一生,活着为了什么?奋斗的方向是什么?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对怎样坚持对群众的敬畏之心和保持自己平民之心有了粗浅的认识。

良好的党群关系是我党立党之本。【领导干部“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学习体会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党群关系好比鱼水之情,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即使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彻底解决。江泽民同志在《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中提出,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的对不对,做的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胡锦涛同志在关于党的群众工作中提出,是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今天,全党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主义群众路线观点和党的路线实践行动。

群众利益是我党立党之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的话语,充分表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表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实现中国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基本工作路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工作路线,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群众智慧是我党现实之需。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群众是历史的创造着,是真正的英雄。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建国后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都是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一次又一次推动了制度创新,促进了时代的不断进步;但另一方面,在当前少部分群众中存在着政府信任危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党员干部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必须解决好民生问题,苏联解体就是很好的例证。习总书记强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作为党的政府机关,更要深刻领会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党员干部必须明白,我们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像焦裕禄那样,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对群众的要求,我们决不懈怠;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我们决不推诿,真正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地位,一名共产党干部就要始终有对群众的敬畏之心和保持自己平民之心,摆正位置、真诚对待群众。干部和群众,到底谁是主人,谁是仆人,这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就是服务”,职务和岗位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利益,要做人民的公仆,善待百姓,为民尽职、为民分忧。封建时代的士大夫郑板桥尚能写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具备心系群众的情怀,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把群众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深入一线、走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历来是我们党坚持的工作方法。【领导干部“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学习体会 】。但是,近几年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了解基层的所思所盼和困难呼声,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弊端。曾记得杨善洲讲过,“莫道百姓可欺,其实自己也是百姓”。无论我们干哪种工作,都不能忘记,我们自己本身就是来自群众中的一员,谁生来都不是机关干部,领导干部也要把把自己当作群众中的一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是一般工作人员,还是党员干部,只有依靠人民、依靠群众,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觉改进工作作风,只有依靠人民、依靠群众,我们的事业才能勇往无前。在看《焦裕禄》电影的时候深受启发,有急难险重的时候,他都亲临一线,大到治理风沙、发放救济物资,小到普通百姓受伤生病,他都无微不至的关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难题、获得群众认可”作为工作准则和要求。

用心谋事、服务群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是本事,但要“干成人民群众能满意的事”才是真本事、大本事。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中无论干任何事、作任何决策,一定要多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超前谋划、周全考虑、用心谋事,要把如何寻求群众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作为一条重要途径,把采取怎样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服务群众作为必备条件,不做劳民伤财的事,不做好高骛远表面政绩的事,在党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多考虑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把谋事谋好、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服务周到,为争创全省一流市级党校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领导干部“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学习体会 (二)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结合本职工作答好“三问”、强化“五心”,这对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答好“三问”,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领导干部“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学习体会

“为了谁”?是要时刻牢记党的为民宗旨。党的宗旨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依靠谁”?是要找准我们做工作的力量源泉。要从思想上牢固确立“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的思想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做工作、干事业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根基”,努力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是谁”,是要明白自己的公仆定位。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主义者,从入党那一天起就知道,我们的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自己还是一个党校人,是千万个从事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之一,要努力为干部培训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强化“五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强化对“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之心”。我从大学毕业来到党校工作至今,个人命运是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身为党的一员,就要在党言党,在党信党,在党爱党,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校因党而立、为党而办,党校存在的目的和功能就在于要培养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党员领导干部。目前自己处在党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岗位上,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强化“对群众的敬畏之心”。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来检验和改进工作。【领导干部“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学习体会 】。要深入查找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考自己还没有做好什么、群众还需要什么、自己该奉献什么,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弘扬清风正气、坚守清廉本色。

强化“对组织的感恩之心”。我从一名普通的教师走到今天的工作岗位,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党组织关怀和培养的结果,所以对组织始终怀有感恩之心。现在党组织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要把对组织的感恩,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的实际行动。要以务实的态度、高效的工作,把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到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美好徐州的大局中来展开,为充分发挥党校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强化“对自己的平民之心”。始终牢记自己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淡泊名利,严于律已,保持一颗平常心。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到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参观,对一副楹联印象深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我对“自己也是百姓”印象尤其深刻。我想,每一位共产党员,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特别是在手里握有人民群众所给予的权力时,要时时记得“自己也是百姓”,才能处处以平民之心统领自己,看待自己,才能居官不骄、不傲,才能本色不退,本质不变,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冷静,在纷繁中保持一份清醒,不追求特权、不高高在上、不滥用权力,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与“勤务员”。

强化“对同志的宽厚之心”。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成功要素中,人和是第一位的,因此善于团结,乐于合作,易于沟通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中国传统处世之道强调人际交往的道德性,主张与人相处,德行为先,首先就要求宽厚待人。在日常工作中要顾大局、重团结,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宽以待人,忠厚老实,加强与同事间的沟通,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70103/253903.html

更多阅读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抓住下属之“心”的九个关键

 关键1 用倾听拉近下属的距离  倾听别人说话可以说是有效沟通的第一个技巧。做一个永远让人信赖的领导人,倾听下属意见是个最简单的方法。  众所周知,最成功的领导者,通常也是最佳的倾听者。  倾听是我们自幼学会的与别人沟通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心得体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步入法制化的重要步骤。它完善了制度

声明:《领导干部“答三问、强五心”大讨论学习体会》为网友旧夏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