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跟上节课《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属于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内容,和上节课的内容具有很紧密的关联,所以我选择了以旧课导入的方法,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找到一个切入点导入本课。而旧课导入的方法也是我们哲学课上的一个常用的方法。
总的看来,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素材多样化、广泛化、代表性强,贴近学生实际。例如在讲解人民群众为什么是历史的创造者时,运用了丰富的材料,、精神财富的图片和贴近生活的例子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自觉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所选材料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体现时代气息。例如在讲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时,选取了当今社会热点――“民生”问题,选取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到基层中去关心群众基本生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是求真务实的。
三、在介绍“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时,采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从中得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但本课也有三个缺陷:
一是如何把“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宏观内容具体化,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的高度,过渡上欠自然,较为生硬。
二是在讲解时候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时候,过多的讲了精神生活,这样不利于突出精神财富这几个字。
三是这节课学生整理的反应很热烈,也很积极配合,不过学生单独思考的时间欠少。【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反思5篇】。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加于调整。
反思三:
本堂课我作为这学期的实验课来完成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与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和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个优点:
其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热点案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做到以理导人,以事服人,这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其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展开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参与能力;
其三,本课重点关注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突破,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
总的来说,本课在教学时基本上能做到重难点突出,知识连贯性强,基本实现教学目标。
二、不足之处:
其一: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较粗略,很多学生未能真正理解我所布置任务的内容与目的。
其二: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三:在设置探究问题时候,如何才能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贴近课本知识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是这堂课的优点与不足,本人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对的自己的缺点建议改正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促进自己的教学进步。
反思四:
一、情景引入引发兴趣音乐是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加工的特殊情境,它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出美的形象,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用音乐渲染情 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的轻唱以及学生演唱都是引发兴趣的有效方式。如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引入中,我轻声唱起了《宰相刘罗锅》歌曲 《清官谣》中的几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咿呀咿儿呦,那就是定盘的星”。【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反思5篇】。歌声一停,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我 问:“歌词中的‘秤砣’和‘定盘的星’是谁?”孩子们回答说:“是老百姓!”我接着问:“歌词中的‘老百姓’从哲学上看指的是什么,歌词反映了什么哲学道 理?你是怎样认识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这一框题。”这样,以歌曲情景引入,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 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情景再现探究新知情景再现可以把形、声、色、态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 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人民群众是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我用多媒体播放中山科技大学教授朱东黎创作的舞蹈《龙舟鼓》片段。
在舞蹈情景出现的同时,我相应地进行朱东黎创作的舞蹈《龙舟鼓》的采风过程的语言描述:
“龙 舟鼓”是早年流传于珠江三角洲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中山学院舞蹈教师朱东黎多次深入珠三角水乡采风,寻访民间老艺人陈石,掌握了“龙舟鼓”
这种民间艺术的 要领,将“龙舟鼓”改编成充满珠三角特色,反映中山人敢为天下先精神的舞蹈《龙舟鼓》(《龙舟鼓》获得2015年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
孩 子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舞蹈《龙舟鼓》,被震撼的舞台,悠扬的旋律,优美的舞姿深深吸引着。看完舞蹈《龙舟鼓》片段,我让孩子们回答《龙舟鼓》的源泉是什 么,朱老师的创作和同学们的演出需要哪些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条件是谁提供的等问题,使孩子们很好地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 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等观点。
三、情境体验思想升华在教学中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对生活进行体 验,用心灵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客观世界,从体验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自我建构,在体验中自我反省、自我升华,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在“坚持群 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交流当地政府关心群众生活的事例,让学生谈参加社会实践的感受,让学生利用生活材料自主命题和分析问题,使学生感受 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自觉向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的典范学习,确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自觉投身社会 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五:
总的看来,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素材时效性强、代表性强,贴近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体现时代气息。例如从导入到讲解人民群众的概念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时,素材就是最近热门时间的主角莫言和鸟叔。【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反思5篇】。
二、 较好地体现了五高理想课堂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本课设计的自学指导环节和误区警示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得出相关原理,提高理论思维 能力,教师则侧重于进行引导;由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和劝学并上台讲解相应知识点,在争辩及相互纠错中得到正确的认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培养和 锻炼自己多方面的才能。
三、注意了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但本节课也有两个缺陷:
一是本 节课时间设计上不是很完美,在课室的时钟停止工作的情况下,本人的时间观念有点无法适应,以致于当堂检测时间不足8分钟;二是课堂气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学生回答问题刚开始阶段是有点冷场,特别是学生在对概念理解判断出错之后,虽然到了误区警示内容环节学生积极主动,但就整堂课而言是有遗憾的。
总之,五高理想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