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优质课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优质课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教案设计
[导学]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杰作。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读了此文,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项脊轩志》之所以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就在于一个“情”字,文中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关情,语语动情。但归有光的生活遭遇和深沉的身世之感、浓厚的思亲之情以及内心伤痛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多样而高超的传情艺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资料显示屏]
一、关于作者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八岁丧母。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曾说:“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沈次谷先生诗序》又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者也”,而“至情”就是“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泰伯至德》。正因为归有光肯定“匹夫匹妇”的“至情”,所以,他的一部分散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写得相当感人。他的散文的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二、关于《项脊轩志》
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80103/256622.html

更多阅读

《春》优质课教案 春 省优质课教学设计

《春》教案(3课时)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辅助】多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质课教案 春 优质课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揣摩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真情,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2、通过朗读来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蕴涵的父爱深情。3、使学生能够把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体味自己的亲情。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验父爱

《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优质课教案

《蜀道难》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体会诗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背诵的要领。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兰亭集序优质课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转自安徽岳勇志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

《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 出师表优质课教案

《出师表》教学设计及赏析曹斌锋【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

声明:《项脊轩志优质课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为网友不离卍不弃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