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促织 蒲松龄《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促织》教案

促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蒲松龄同情百姓的博大胸怀和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揭露。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作者介绍】

蒲松龄促织 蒲松龄《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他是清代康熙年间人,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写有一副“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聊斋志异》介绍】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聚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共8卷,491篇,约40万余字。“聊斋”作者的书斋名,“志异”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目的是“讽刺现实,寄托孤愤”。郭沫若称赞它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写作背景介绍】

这篇小说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的事情,其实大有深意。“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

【文言知识点】

1、 通假字: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 “值”,价格)

②成妻具赀诣问(“赀”通“资”,钱财) ③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而”通“尔”,你)

④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刚) ⑤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⑥翼日进宰(“翼”通“翌”,次) ⑦牛羊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390103/259138.html

更多阅读

王昌龄《诗格考》 王昌龄边塞诗

王昌龄《诗格》是编入《文镜秘府论》的又一部重要著作。关于王昌龄《诗格》原典的考证,有些成果和问题可以肯定下来,此外可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一空海《书刘希夷集献纳表》说:“王昌龄《诗格》一卷,此是在唐之日,于作者边偶得此书。”[1

声明:《蒲松龄促织 蒲松龄《促织》教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为网友撩亻臸罙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