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浒传》中的女人,大多数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多半都是潘金莲了。每当人们提及这个水浒中最出名的女人,都自然会认为她是一个美女淫妇。而提起武大郎,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在戏剧舞台上,他的形象永远是一个矮小的卖烧饼的穷人,而且最终落得个毒发身亡的下场。
一开始,潘金莲在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里做使女,因其年轻又颇有些美色,只引得那大户来缠她。怎奈那大户并非潘金莲心仪之人,于是就在不肯依从的同时把实情去告知了那大户的婆娘。那大户从此记恨于心,将她嫁给卖烧饼的光棍汉武大郎。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是有名的三寸丁谷树皮。武大郎虽然貌丑,但心灵美,对妻子潘金莲言听必从,日子过得倒也相安无事。
过了一阵子,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来家居住。潘金莲只在楼上看了一回武松,自心里便如此寻思:“武松与他(武大)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得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力气。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住?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武松是怎样一副模样?且看:“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潘金莲看着不觉心神荡漾,于是用言语挑逗武松。谁知武松早就看出嫂子不周正,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险些把潘金莲推一跤,又瞪大了眼睛接着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倘有些风吹草动,武松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武松警告潘金莲收起淫荡心,与哥哥安安分分过日子,自己则住到别处去了。
武松走后,潘金莲无意间遇到了花花公子西门庆。这西门庆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在县前开着个生药铺子,乃天生的奸诈之徒,专做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之事,因此,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说白了,这西门庆就是一有名的街痞无赖。这西门庆又是情场老手,见潘金莲长得好看,便动了心,贿赂了王媒婆。王媒婆见钱眼开,趁武大郎外出卖烧饼之机,将潘金莲、西门庆安排到家里相见,于是潘金莲就和西门庆勾搭上了。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件事被武大知道了。武大捉奸反被西门庆踢伤,武大所说:“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若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潘金莲听了武大的话后,一五一十只说与那王婆和西门庆听。只把个西门大官人吓得似提在冰窨子里,西门庆这一怕不打紧,只引得那王婆心头又生出一条毒计:要害死武大!
刚好就在此时武大得了痢疾,西门庆家是开药店的,他与王婆合计着用砒霜毒死武大,还承诺事成之后他就娶潘金莲回家为妻。潘金莲经不起劝,也同意为武大郎灌药。时至三更,楼下的潘金莲先把毒药倾在盏子里,却舀一碗白汤端到楼上。听得武大说在席子底下枕头边,便揭起席子取了药抖在盏子里;把药贴安了,将白汤冲在盏内,取头上银牌儿只一搅,调得匀了,左手扶起武大,右手把药便灌。武大把一碗药喝得干干净净,但不一会就在床上翻滚不停,并毗牙裂嘴,瞪着眼睛,大声叫骂。潘金莲见状,怕药的效力不够,如武大郎身体康复,后果不堪设想,就用枕巾死死捂住武大郎的嘴,直至武大郎死亡。
武大郎死后一个多月,武松回家看望兄嫂,却见哥哥灵位。而潘金莲却继续演戏,忙着去面盆里洗落了脂粉,拔去了首饰钗环,蓬松挽了个髻儿,又脱去了红裙绣袄,旋穿上孝裙孝衫,便从楼上哽哽咽咽假哭着下来。只说武大是猛的害急心疼起来,病了八九日,求神问卜,什么药都吃了,却医治不得,便死了。以为就此即可瞒得过去,却不知武松绝非武大一般的混沌魍魉,听了虽不多作声,心里自不能放下。凭借一身的打虎豪气,武松终缕出了奸妇淫夫下药毒死武大的案情脉络,还得到了人证物证。于是,武松找西门庆对质,西门庆死不认账,说话却漏洞百出,武松最终杀死西门庆,旋即赶至嫂嫂家,在证据面前,潘金莲只得如实招供,武松怒不可抑,杀嫂祭兄,之后换了件干净衣服,携带王婆,并请邻居作证,投案自首。
以上故事情节,主要来自元末施耐庵《水浒传》。而明朝后期的《金瓶梅》,以《水浒传》中的西门庆为线索,最终将潘金莲的性质定义在“淫妇”上了。
潘金莲因《水浒》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里,她更跃为“女一号”。按书中所写,她是所有女子中生的最美,也最擅风月的一个。《金瓶梅》这个书名,一说是“金色的瓶子里插着梅花”的意思,一说是由该书头三号女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显然后一说更为通顺。《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较单薄,《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极其丰满、极其鲜活的艺术形象了。
在《金瓶梅》中,前面的部分与《水浒传》大体类似。潘金莲生于一个贫困的裁缝家庭,早年丧父,九岁卖入豪门充当家伎,后又被转卖到土财主张大户家中,被“收用”后又由于财主婆不容,被张大户下嫁给了矮丑的武植。而她追求从天而降的壮伟男子武松未果,于是转而投入富有而英俊的西门庆怀抱。与《水浒传》不同的是,在王婆的教唆下,她鸩杀亲夫后被西门庆娶为五房,开始了在西门庆家中与其他女人争宠的“战斗”生涯。不仅如此,她还私通仆人,勾引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由于在封建社会里,作为家长的男子之所以妻妾成群,首位的原因便是传宗接代。因此,当潘金莲自己养不出孩子时,她对西门庆别的妻妾的嫉恨更成倍地蹿升;当李瓶儿竟生下了官哥儿之后,如何害死这个“眼中钉”便成为她的“当务之急”;官哥儿终于被她唬得受惊并生病死掉后,她拍手称快,但新一轮的争宠之战又掀起了硝烟……潘金莲的淫荡、狠毒、变态乃至于颠狂,令我们在惊诧之余,也对潘金莲的形象给出了最彻底和最后的定性。
那么,历史上的潘金莲和武大郎又是怎样的呢?真有其人么?还是完全是虚构的艺术形象?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据考证:大郎武植,系在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自幼崇文尚武,才力超群,少年得志中了进士,在山东阳谷做了知县。资助过武大郎的一位同窗好友因怀才不遇,家境日渐贫寒。于是,千里迢迢来投武大郎欲谋一官半职,摆脱困境。开始,他受到盛情款待,可过了半年也没听其提及做官之事,他便认为“武大郎乃真忘恩负义之辈”,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在回家路上,他编写了许多谩骂讽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后语,见村贴村,逢店贴店,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植恶意中伤污辱影诋毁之能事。另外,曾被武植治罪过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于是沿途传遍了有关武大郎的粗俗之词,武清官的形象被毁于一旦。谁知,待他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派人送来了银钱,帮他修房盖屋,置买良田。这时,他才发现武大郎决非知恩不报,而是不搞以权谋私。他发疯似地返回去撕自己贴的纸条,但悔之晚矣,它们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题发挥,因而谬种一传再传。
而县城东北的黄金庄,便是被武家后人称作“老祖奶奶”潘金莲的家乡。潘金莲并不是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闺秀。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黄金庄正南1.5公里便是那武家村。
村上原有一座武大郎墓,墓志铭文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从墓志来看,武植还是殷商王武丁之后,正经的王族子孙。1946年,从坟中还发现有一口楠木悬棺和两具骨骸。据三位参与挖坟的老人证实,从骨骸判断武大郎相当高大,推算生前少说也有1.78米。再者,若是卖烧饼的,哪有楠木悬棺和许多青砖垒墓!
武植的盟兄弟与西门庆狼狈为奸一丘之貉,恶毒毁谤武植与潘金莲,而施耐庵的后代则深明大义,引疚自责,竭力为武潘平反昭雪。施耐庵的后裔,河北威县的施胜辰赴武家那作画16幅并配诗文以道“施家欠债施家还”之歉疚。其中,武县令画像的配诗为:“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潘金莲画像的配文曰:“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为其平反冤假错案,一白天下。然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浒传》中泼污之过,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施氏焚香再拜。”
武植盟兄弟的自戕,施耐庵后裔的自责,已正大郎、金莲之清白,而武植之24代孙武双福的健在,则更证《水浒传》武潘之千古奇冤。既然《水浒传》中武大郎与潘金莲夫妇无嗣无子且相继殒命,那么,何来其后代之繁衍(武家那全村半数武姓)?倒是武大郎之弟武二郎、武松武行者,历史上实无此人,只是施耐庵塑造的文学典型罢了。
展厅还陈列一尊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的石碑。这是乾隆皇帝二次下江南,途经河北油坊,闻武植有坟无碑,口谕立碑于武植墓前,并植树二百余。碑之正面刻文为:全族合力,保护武植墓周围“二百余株”。遗憾的是,壮观之密林毁于“文革”,而今荡然无存。
武家后代们还说了许多武大郎匡扶正义,潘金莲忠于爱情、协助武大郎清廉治政、铲除恶少的动人故事。所以,历史应还“为官清廉,兴利除弊”的武大郎和“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潘金莲以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