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他杀
他杀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明取,以鲁智深的身手,想要在不惊动旁人的情况,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鲁智深,恐怕《水浒传》中还没有人能够做到。剩下的就只是暗害了。杭州曾经是方腊苦心经营的重镇,此间方腊的残存势力盘根错节,大战之后一时还未能完全清除,他们当中很有可能便隐匿于六和寺中。而且从方腊十分宠幸的国师邓元觉是僧人来看,和尚在方腊国中的地位不低,忠心追随方腊的僧人应该不在少数。鲁智深作为生擒方腊之人,必然被方腊余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碍于官兵的强势镇压和鲁智深高强的本领,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当他们听得鲁智深圆寂之言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除掉鲁智深的良机,便趁势在鲁智深的茶酒,或者淋浴的汤水中暗渗毒药,不留痕迹地将鲁智深谋害于无形之中。鲁智深对于偈子中的圆寂之言是深信不疑的,他肯定会坚决执行,但他有可能坐到天明,然后拍着光头哈哈笑道:“直娘贼,原来是洒家错会了!”但若有人在此中暗作手脚,那么鲁智深之死便成了无头冤案。方腊残党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趁机大作手脚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以当时的尸检技术未必能检测出一些特殊的毒药,更何况当时人们正沉浸于对鲁智深坐化成佛的盲目崇拜之中,完全不会对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产生质疑。凶手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既能达到毒杀鲁智深的目的,又能使自己全身而退,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死于自杀
花和尚鲁智深夜宿杭州六和寺,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误以为战鼓擂动,提铲便欲迎敌,被旁人拉住,方知此乃钱塘江潮信。闻得“潮信”二字,鲁智深猛然想师父智真长老临别时的四句偈子“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笃信师父之言、深受宗教化身成佛思想影响的鲁智深,竟然就此以为自己功成圆满之日已到,虔诚之致地坐化。当时众人只以为鲁智深是戏言,唯有鲁智深本人信誓旦旦,虔诚以对,表达了必死之决心。依姚看江湖大胆推测,鲁智深很有可能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采取自断经脉一类的方法或是服食某种药物自杀身亡,以身死来追求修行的圆满。这种舍却肉身追求成佛成神的至高境界,在许多宗教中都曾出现过,也被认为是功德圆满的象征。而且这种圆满是很讲究时机的,错过了某个机缘,很可能永远都无法遇到。深受此思维影响的鲁智深,因为前面的“逢夏而擒,遇腊而执”二言都被印证,对于接下来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自然会深信不疑。鲁智深是一个面上不守清规戒律之小节,心中却洞悉佛法精华之大智的僧侣,他对于自己视若神明的佛法召唤坚信不疑,必然会坚决执行。一个人为了他所笃信的信念,可以做出许多超出常人想象的事情,更何况这件事情在他看来是一件至高无上的喜事。姚看江湖一点都不怀疑鲁智深舍生取义、立地成佛的决绝,唯一不能确定的是鲁智深以何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但不管怎么说,鲁智深为了自己的信仰而自杀成仁的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
综上所述,时值壮年的鲁智深死于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存在,但需要太多的巧合相配合,故概率极低;死于他人直接刺杀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死于他人暗算的可能性较大,应超过了60%;死于为追逐信仰的至高境界而实践“圆寂”偈子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果再考虑到鲁智深主观意识中强烈的圆寂意愿,那么此种死因很有可能便是鲁智深的直接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