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是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对周瑜的描述。盘点历代名将,除了纵横沙场的悍将之外,儒将也不在少数,比如三国时期的陆逊、南北朝时期的陈庆之、唐朝的刘仁轨、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袁崇焕等,都是一介书生领兵,而且还建立了千古功勋。
相较而言,历史上的大多儒将征战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在经历若干年波折之后才崭露头角,这或许与他们最终才找到自己的定位有关。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古代书生的终极梦想是登台拜相,领军实在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事,而往往是在阴差阳错之下才成了统兵将军。试想但凡有办法,也不会干这营生,要想当将军当初直接从军得了呗,费这么多年劲读点书,到头来还是干这行,换成谁都憋屈,有点逼上梁山的感觉。但是,古代名将之中,往往创造奇迹的多是那些书生将军。
在古代众多儒将之中,陈庆之绝对是一名翘楚。即便与历代所有名将相比,其战绩也堪称战神一级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神,其之前的大半生几乎默默无闻。五十多岁的寿命,前四十多年一直只是个刀笔小吏。
陈庆之本是梁武帝萧衍的伴读,萧衍当了皇帝后他被提拔为秘书一类的职务,一干就是几十年。既无功又无过,萧衍即便想提拔他也找不到借口。萧衍这个人虽然爱胡闹点,动不动就“卖身”给了寺院,然后大家去赎他。萧衍除了“卖身”之外就剩下下棋的爱好了,一下就下几天几夜,大家都困得不行了,他还非常精神呢!估计是臭棋篓子,我要是不赢一把,你们别想走!可能跟他下棋的人也不开事,包括陈庆之。萧衍每次下棋,除了陈庆之谁也陪不了那么长时间。据说一次下到兴头上,一位高僧求见萧衍。太监这边报告,那边萧衍下得正嗨呢,好不容易吃了别人一个子,乐得大声说了句“杀”,可怜的高僧就这么圆寂了。不知道这事之后萧衍有没有去“卖身”!
萧衍虽说有些荒唐,但并没有因为陈庆之字写得好看或者棋下得好而提拔他,毕竟这话不好说,大臣们不服啊!换到别的时期还好些,就我一家,你不在这待能去哪?但南北朝时期不一样啊,那是个割据时代,员工跳槽率很高,所以萧衍得哄着人家。
终于机会来了,有一个敌国将领带着城池投降,可把萧衍乐坏了,掏上了!既然人家投降,咱得去受降啊!这可是个美差,萧衍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差事给了陈庆之,还给他一个将军的封号。这个时候陈庆之已经四十多岁了,跟着梁武帝也有二十多年了。这回大臣们说不出啥来了,和军事有关。估计走的时候对陈庆之说了,好好干,回来哥提拔你,明年再给你娶个嫂子。
按照惯例,受降是无仗可打的,但陈庆之的军事生涯由此开始了。因为这边刚接收完,那边就大兵压境了。好几万人,黑压压的把城就围上了,陈庆之这边就那么千八百号人,士兵都吓尿裤子了。陈庆之一看,对大家说,别怕,两军对阵勇者胜,我们要敢于亮剑,别等着他来,咱削他,削不过再跑。也不知道这些人是被感染了,还是那边来的人太窝囊。反正这几万人,被他这一两千号人打得大败。
后来北魏大将尔朱荣专权,北魏皇室元昊向梁武帝求援。梁武帝也只是应付一下,让陈庆之率军送他回去而已。你想啊。要打仗能就派几千人吗?意思就是,你回去吧,我没工夫管你的事,一会还得“卖身”去呢!不知道是陈庆之没理解梁武帝的意思,还是这人实心眼,反正这一走,就成全了他千古功名。以区区七千白袍军横行北魏,尔朱荣的几十万大军就败在了这位箭法也不准,骑马都费劲的文弱书生手中。留下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童谣。
陈庆之的征战时间只有十几年,却创造了历史佳话。倘若不是他故去,侯景之乱也未必动得了梁朝的根基。而纵观他的一生或许可以概括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前半生只看到了自己所拥有的一方面,却没有发觉真正的才能和用武之地。
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就是说,三十个辐条凑成一个车毂,因为中间是空的,才能成为车轮。黏土做成器具,因为中间是空的,才具有器具的作用。凿门窗盖成房子,因为中间是空的,才具有房子的作用。所以,你所拥有的为你提供了便利和基础,你所没有的或者没发觉的,才是具有真正的作用。
你所拥有的只是为你提供基础,而你真正发挥的,是由这些衍生出来的。你所看到的未必是你现在的选择,因为他只是基础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