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亡我 非战之罪 赵括真是庸将?长平战役之天欲亡我非战之罪

赵括因长平之战而让他变成纸上谈兵的代名词,但是我翻看史料发现,在南宋之前的史书很少有骂赵括的,南宋后特别是明一代对赵括持贬低态度的特多(特别是如果有武将领兵战败了,弹劾的奏折上一般都是“某某某,类赵括之流,欺君罔上丧师辱国什么的),个种原因我自己也想不明白,可能是宋以后统治者为了压制武将而特意制造这个状况,但是我们现在现次分析长平之战的经过过程,也不难发现,赵括的性格虽然有缺陷,但他仍然不失为战国的名将之一。

当初换将,虽然说有秦国的离间计。但是赵王是问过乐毅的,乐毅推荐的就是赵括。说赵括少年就在军中,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而且他治军严整。在阏与和父亲赵奢大破秦军名将胡阳,军中都敬畏他,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而且长平之战拖到后面赵国撑不下去(缺粮),赵王举行御前会议,商议更换前线主帅廉颇,到场的赵国全体精英,一致同意,唯一表示反对是蔺相只是认为赵括也不能担此重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二点:

第一、赵括,至少他的治军素养是得到赵国上下一致认可的。

第二、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赵括是赵国前线主帅的不二人选。

因此说,把长平之战失败的罪责扣在他的头上,我觉的有失公道,至少这些在后面一手谋划的赵国君臣也要承担责任。

而赵括的出击也是没有问题的――当时的赵国军队善攻,秦国善守。但是廉颇,却是擅长守城之将,从后面邯郸之战可以看出,廉颇确实很会守城,硬是用十万老弱残兵抵挡秦军四十万精锐而且足足撑了三个月,直到合纵联军赶来增援。如果一开始赵国就用赵括为将,长平之战的结局绝不会这样的。

而且秦国经过商鞅的变法,经济实力比赵强大太多了。廉颇的坚守让秦吃不消,而让赵差点崩溃。如果秦军占有赵上党,则完全控制了河东这个战略重地。北上可取赵旧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向西越过太行山可直接威胁赵国的都城邯郸,而且秦国占据了韩国的上党地区,赵的上党地区也是守不住的,不出击不行。

赵括到达前线后,史记中很多记载说他更换前线将领,更换战地守则,但是却没有记载他除了做以上的工作以外还做另外一件事就是他曾多次亲自勘查地形。(绝没忽悠大家,这事记载在战国时期的一本魏国史书名叫《广成子》中,它侥幸逃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历史真相告诉后人),可见一个会亲自去勘查地形的将军他怎么可能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呢?

而且赵括出长平迎战战神白起,两个人使用的战法是一样的――都是迂回敌后,切断后路。只不过他运气不好,白起成功了,他失败了。

赵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下雨丹河河道变宽而打道回营。这就是长平一战最关键的地方了,而在长平被围的46天里(记住他出营时只带了3天的口粮),粮断援绝下却每每带头冲锋最前,杀伤秦军一半以上的人数而自家军队不乱,这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所能做到的。如果赵括不死,而赵军绝对不会投降。一个在粮断援绝46天而让军队不乱的将领,绝对不会是一个庸才。

如果赵括突围出去,那么失败的那个绝对是白起,当然,运气没在他那边,我一直不清楚,为什么40万大军竟然冲不动2万5千秦军防守的后防线,由于缺少史料,这个问题可能要有待后人去解决了!

天欲亡我 非战之罪 赵括真是庸将?长平战役之天欲亡我非战之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420103/266482.html

更多阅读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读《贾谊论》有感 贾谊论 ppt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难”(“才能的获取并不难,难的是才能的施展”,简而言之,最让人郁闷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苏轼《贾谊论》的开篇之句,说尽了自古英才的窘境,也说尽了自古英才的无奈。可是,即便看透了这些,苏轼的人生不还走在类似的路上?苏

此乃天亡我楚,非战之罪也 非战之罪

半夜三更来了兴致,看了几折京剧。最先看的是孟广禄的《锁五龙》,单雄信挨个儿把他那些兄弟骂了一遍,只喝了程咬金的酒。我不知道为什么京剧这么演,因为之前看《隋唐英雄传》的时候,单雄信将死之时特别悲壮,昔日瓦岗寨结拜的那群兄弟们,痛

我看电影之四:偷盗类电影和电视剧

我看电影之四:偷盗类电影电影《偷天陷阱》的剧照电影《天才普雷利》剧照电影《鬼胆神偷》海报我看过的偷盗类的电影:盗走达芬奇鬼胆神偷(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 鬼计神偷(罗伯特·德尼罗和爱德

夏姬练就“处子之身”的采战之术 如何练就一身肌肉

夏姬练就“处子之身”的采战之术(2011-06-21 21:30:31)夏姬是春秋时代郑穆公的女儿,母亲为少妃姚子。她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美女,因为嫁给陈国的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传说夏姬会采补术和永保处女之身的内视法。凡与她发生关系的男人

声明:《天欲亡我 非战之罪 赵括真是庸将?长平战役之天欲亡我非战之罪》为网友白雾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