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吞蝗 唐太宗李世民替民受罪生吞蝗虫 唐太宗吞蝗的故事

导读:唐太宗吞蝗的故事:古时认为蝗虫有灵异,闹蝗灾是上天降下的惩罚。京城大旱闹蝗灾,唐太宗视察粮食损失情况,他见蝗虫为害而勇于承担责任,替民受罪。

近读《隋唐嘉话》,真为唐太宗的以人为本所感动。有两则小故事,抄录于下:

太宗阅医方,见明堂图,人五脏之系咸附于背,乃怆然曰:“今律杖笞,奈何令髀背分受?”乃诏不得笞背。

贞观中,有河内人妄为妖言,大理丞张蕴古以其素狂病,不当坐。太宗以有情,令斩之,寻悔以无所及。自后每决死刑,皆令五复奏。

唐太宗作为一个封建皇帝,对群臣吏民有着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因在翻阅人体解剖图时发现“人五脏之系咸附于背”而改了律令,诏令“不得笞背”。又因为错斩了“素有狂病”而“妄为妖言”的河内人而后悔莫及。为了谨慎起见,“自后每决死刑,皆令五复奏”(从此之后每判决死刑,都要求五次复奏),这是多么难得啊。与历史上“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史记》)的秦王之类的虎狼之心相比,何止天壤之别!

联想到《贞观政要》中“唐太宗吞蝗”的故事,更为唐太宗关心百姓、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唐太宗吞蝗 唐太宗李世民替民受罪生吞蝗虫 唐太宗吞蝗的故事

古时认为蝗虫有灵异,闹蝗灾是上天降下的惩罚。京城大旱闹蝗灾,唐太宗视察粮食损失情况,他见蝗虫为害而勇于承担责任,替民受罪。

也正因在唐太宗吞蝗的故事中唐太宗以人为本,爱民如子,才出现“贞观四载,天下康安……户不夜闭,行旅不赍粮”(《隋唐嘉话》)的繁荣富裕、安定和谐的局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420103/267020.html

更多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 书法大观 唐太宗李世民电视剧

唐太宗李世民 书法大观李世民(599-649)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高祖要渊次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把我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倡导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可悲结局 百家讲坛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可悲结局唐太宗的十四子及生母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君。可惜,无情最是帝王家,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的人生结局甚为凄惨:其中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杨吉儿

李世民百科名片 唐太宗画像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

唐太宗李世民妃子墓葬被盗大案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唐太宗李世民妃子墓葬被盗大案坐看云起时的BLOG (2011-12-0101:58:40)====================================================惊扰帝王妃的爆破唐太宗李世民的燕德妃娴淑文静、善良聪颖。这个祖籍涿郡昌平(今北京昌平)、隋朝名门之

声明:《唐太宗吞蝗 唐太宗李世民替民受罪生吞蝗虫 唐太宗吞蝗的故事》为网友银色一片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