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 淮阴侯韩信必死的结局 解密汉朝功臣韩信之死

导读: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名字想必了解秦末汉初那段历史的人都不会生疏,作为楚汉争霸中井陉之战、淮水之战和垓下之战等著名战役的指挥者,韩信得军事才能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观其一生,终究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结局,不禁又扼腕三叹!

一叹淮阴侯非霸主之材,实王佐之质也

材质,按现在的话,就是人品、性格的意思,三国时期的刘邵在《人物志》中专门论述过材质,“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神创造了三种人,最好的一种是用金子做成的,次好的用银子,普通人是用铜和铁做成的。虽然这种说法缺少科学根据,但是人的禀赋的确是各异的,人的不同性格对其命运有相当大的影响。纵观历史,大凡有着非凡成就的政治领袖确实都有某种“一呼百应,号令天下”的特质。

但是,在淮阴侯韩信的身上,却看不到这种领袖的特质。史载高祖曾与淮阴侯论将,高祖问韩信:我可以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您可以带十万兵,高祖又问:韩信你可以将多少兵,于是有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典故,高祖接着问:那为什么你会为我所擒呢,于是就有了高祖“不能将兵,而善将将”的结论。可见,韩信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但并不是王者之材,而是“王佐之材”。

二叹淮阴侯生于寒门,常怀妇人之仁

个人的经历和际遇对其成就影响甚大。韩信出身布衣,“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投军后,无论是随项梁、项羽,还是从刘邦初期,韩信都没有什么成就,幸亏萧何一再推荐,才得以进入刘邦的视野,如果没有萧伯乐,韩信这匹千里马恐怕也会如韩愈所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正是由于长期怀才不遇,才使得韩信始终对刘邦报以知遇之恩。但作为一个没有政治头脑和政治野心的将军,却不知道刘邦给他如此的待遇并非因为亲信他,而只是迫于形势的需要。

从韩信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始终无法走私刘邦的影响力的形象,实可谓“成也沛公,败也沛公”!因为汉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而“不忍倍汉”,这何尝不是“妇人之仁”!

三叹淮阴侯未识进退之机,亦缺乏魄力与胆略

刘项之间的拉锯站,逶迤三年,淮阴侯作为刘邦的顶梁柱,其一举一动足以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这是项羽的说客武涉作出的情势判断,蒯通则从战局到战后的形势,乃至对范蠡、文种的历史故事作了详尽的分析,以至于淮阴侯听之悚然。可以说,作为一个杰出的将领,淮阴侯对于战争的形势是了然于胸的,然而却放弃了与刘项鼎足而立的机会,这一影响韩信终生的选择,充分诠释了他的性格特质和失败原因:

淮阴侯韩信 淮阴侯韩信必死的结局 解密汉朝功臣韩信之死

其一、韩信执天下之权于己手,却未尝有问鼎天下之心,这与历朝政治野心家有泾渭之别。如果说这些政治野心家的危险在于有野心而无实力,那么对于韩信这种无政治头脑和政治意识的人,权力反而成了一种危险,可惜韩信身处危机而不自知。这一点,他比范蠡、张良确实是差多了。

其二,前有范蠡、文种之鉴,经蒯通反复劝说,韩信从愚忠到省悟,终究是“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可见韩信作为军事家是优秀的,惟独对于事关自身的重大问题,却缺少决断力。淮阴侯的识见,可谓短矣,可谓浅矣!

以布衣之身,挟不赏之功,进不可以王,退不愿意臣,此淮阴侯之所以亡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420103/267047.html

更多阅读

汉代风云人物战神韩信之死 汉代风云人物全集

韩信简介汉朝楚王韩信(?—前196年),汉族,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楚王[1]、齐王、上大将军。淮阴区码头镇现尚存有韩信当年故里,后曾在其府治内修祠堂。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

韩信之死----只因知道的秘密太多 预知你想要知道的秘密

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成了开国皇帝,正式封韩信为楚王.刘邦跟韩信说,你本来就是楚人,你熟悉楚国的风土人情,做楚王比较合适,你就做楚王吧。于是韩信就从一个没有兵权的齐王变成了一个没有兵权的楚王。应该说,刘邦这个举措还是蛮厚道的,他并没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 :不易长期使用舒利迭和信必可

据凤凰网消息:2010年2月19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宣布,美国地区的医生不得向哮喘病人提供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舒利迭和阿斯利康生产的药物信必可,原因是舒利迭或信必可药品很可能引发风险。舒利迭是葛兰素史克公司最畅销的药品,2009

声明:《淮阴侯韩信 淮阴侯韩信必死的结局 解密汉朝功臣韩信之死》为网友爵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