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因而惹怒了那些皇族人员,他们认为此史官给皇族丢了面子,就向太武帝告发,要求太武帝追究崔浩等人的责任。太武帝大怒,便兴起了一场文字狱,下令将参与编写史书的崔浩等人全部逮捕下狱。
太子闻讯后,立即把高允接到自己府中保护起来,第二天早上,他亲自带着高允去见太武帝,以便当面向太武帝求情。路上,他叮嘱高允说:“如果皇上问你话,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口径回答!”
见到太武帝后,太子说:“我在东宫和老师(指高允)相处多年,知道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虽然也参与了国史的编辑工作,但他地位低,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大,主事的全是崔浩,请您赦免他吧!”见太子替高允求情了,太武帝也有心想要赦免高允,便问他道:“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显然,太武帝这是在给高允找了个台阶,只要高允顺着他意思说“是”,也就万事大吉了。可没想到,高允竟然说:“不是,《太祖纪》是邓渊写的,《先帝纪》和《今纪》是我和崔浩合写的。但崔浩管的事多,只抓纲要,至于具体注疏,我写得比崔浩多。”太武帝一听,鼻子差点儿气歪了,大怒道:“照这么说,你的罪过比崔浩还要大,我怎么能饶了你呢!”太子连忙替高允辩解道:“高允是被吓坏了,所以才胡言乱语,我之前问过他,他说全是崔浩写的!”太武帝便又问高允:“是这样的吗?”等于再次给了他一次机会。哪知高允竟然说:“太子是为了救我的命才这样说的,其实他从没问过我修史的事,我说的全是真话,我并没有被吓傻。”按理说,高允如此不通情理、不懂得变通,太子想救他也救不了了,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了。但没想到,高允的这种诚实、大无畏的精神,感动了太武帝,他没有坚持追究高允的责任,当场下令赦免了他。
太子和高允往回走时,太子责怪高允不知见机行事,以致一再激怒皇上,给自己找麻烦;但高允却回答:“按照历史事实撰写国史论述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我和崔浩一起编写史书,应当共享生死荣辱,出了事,我怎么能全推给他呢?您一心想救我,我很感激,但我不能为了活命而说违背良心的话啊!”
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很多人在灾祸到来时,出于自保的本能,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不惜落井下石,以此来漂白自己。但高允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大难当头之际,高允并没有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是宁可被杀头也不肯污蔑他人,表现出了令人敬仰的人生担当。“不能为了活命而说违背良心的话”,是高允精神风骨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处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