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说课稿
德化一中李惠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上接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主要讲授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引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从而导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又为第二章的“抗日战争”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掌握华北事变、西安事变等主要史实,并培养学生分析日本侵华引起国内各阶级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以及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事实;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学习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通过设问、探究、讨论、辩论等活动,强化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认识。
(3)情感与价值观:
首先在合作探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认识到日本侵华使中国危机加深的情况下,中共能根据时局的变化,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的正确决策,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3、教学重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与西安事变。因为这两点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因为教材对此只作概括性的说明,并未具体分析,当时中国政治形势复杂,难以理解,需要作出全面和长远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前卫活跃。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课前预习提纲的要求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自主讲授和感知历史,并能互相合作,交流探讨,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法指导
根据“导引式互动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教师主要是精心准备预习提纲,设计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并适时点拨、归纳、升华和评价,综合运用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起到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中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的材料。并分发课前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的练习和准备工作。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阶级阶层各呈现出什么态度?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随着日本侵略的扩大,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并播放歌曲《毕业歌》,简单介绍此歌的背景,导入新课。
(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情感受到极大的震憾,能够较快地进入课堂情景,感受当时的历史使命感。)
讲授新课:
一、华北事变
1、背景
提问:“华北为什么成为日本侵略的下一个目标?”
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掌握,投影显示两则材料(略),学生研读材料,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并展示答案。
2、表现
(1)“何梅协定”(2)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师无需讲解,可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习的能力,活跃气氛,可让一两个学生上台讲授“华北事变”的有关内容、过程和结果。
3、影响
该知识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掌握,因而教师必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正是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也是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客观条件。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首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归纳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和表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并列出板书: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中共)
2、一二・九运动(学生)
3、西安事变(国民党)
然后再对每一个子目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在政策上作出调整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师生归纳(1)发表“八一宣言”(背景、内容、意义)
(2)召开瓦窑堡会议(背景、时间、内容)
(3)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内容、意义)
因为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理论性又相对较强,所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需进一步讲解,通过出示材料、设计问题、思考讨论、教师讲解分析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并培养他们全面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2、一二。九运动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录像资料和历史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邀请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当时,并谈谈参加游行的情况。最后提出两道思考题:(1)比较与五四运动的异同点;(2)现代青年学生应该向当时的青年学习什么?既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又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西安事变
本环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主体的地位,根据课前的布置和准备,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课堂辩论,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VS武力解决”(10分钟),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潮。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互相交流合作的精神;而且也最大程度地培养和展示他们的学习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归纳分析,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语言的表达能力等等。
在学生对西安事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西安事变的原因、各方的态度、和平解决的意义等重要知识点。
三、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图示表格法一起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加深巩固知识点,并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综合能力,使知识点形成系统化和体系化,达到教学上的升华。
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特色
本节课最大的教学亮点有以下几方面:
1、结合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实行“导引式互动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得以体现。
2、运用歌曲导入新课,具能创设很好的意境,又能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一系列材料、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既深化学习,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让学生以亲生经历的身份讲授历史,具能最大化的感受历史,又能很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及人生观教育。
5、课堂辩论(对阵擂台)环节的设计,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又让他们学会互相交流合作的精神,而且也最大程度地培养和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归纳分析,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评价,语言的表达能力等等,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6、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对学生的发言、回答及表现能及时地做出评价,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
更多阅读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虎门销烟: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中国近代史纲要电子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载
以中国近代政治格局划分,将1840年-1949年划分为三个时期:一:1840年-1911年清末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时期二:1911年-1921年中华民国时期(前期)三:1921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发展时期而不以旧的划分方法划分,即将1840年-1919年定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浅析中国近百年风云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为期八周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已将结束,而在这期间,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如今的和平时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更让我对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感到悲愤!中国从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述题
进入首页查看更多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论文中国近现代史事件论文
中国长城史第一章总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
第一章总 论伟大的中国长城一、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极其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像条条巨龙,翻越巍峨群山,穿过茫茫草原,或峙大河,或卧平野,在世界东方岿然屹立。长城是中国人民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中国北京市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