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谙姑食性什么这意思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象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象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象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象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未谙姑食性什么这意思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470103/279543.html

更多阅读

鸿雁于飞 鸿雁于飞这意思好吗

不管你信不信,只要是离家的人,一听到《鸿雁》这样的歌,定会眼眶潮湿的,马头琴里的忧伤是那么宽阔而辽远,以致辽远到心绪飘成了天空的云朵,伴着“一”、“人”字形变换的鸿雁,飞向遥远的北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归念早于花开之前,归时

善解人意我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明白这意思吧

早就感觉自己哪里有很致命的毛病,可就是没有错误的具体地点。现在可能是有些成长了。原来一个人也好,还是在家里被宠惯了的原因。到大一直是这样做事说话方式,也是我一直以来为什么内心脆弱的原因,很多事情都是顺着自己的内心去办的。然

玄学是什么? 这很玄学是什么梗

........玄学也是一门学问,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一)玄学的出处 传说要追溯到四千六百多年以前。后蚩尤作乱,黄帝得天神相助,授

ipqc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这是你的工作职责

  这几天,为了五一商场促销活动正常开展,所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  有一个代理商的业务向我抱怨:  “浩哥,我给你讲,我天天混在卖场里面,我跟卖场的人是最熟的,那些领导进到卖场,导购员都不认识他们。还整天指挥我,让我干这干那的。”

声明:《未谙姑食性什么这意思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为网友短腿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