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联妙对 有关端午节的佳联妙对故事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李姓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从前一少年,才学过人。一年之内,端午节前应童子试、重阳节后应乡试,两次考试都顺利通过。于是,有人撰联以示庆贺,联云:“端午以前,犹是夫人自称曰;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乍看此联,难以理解,其实,上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季氏》的“夫人自称曰童子”,并隐去了“童子”;下联的后半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的“君子不以言举人”,并隐去了“举人”。这样,就明白了此联的内容,即“端午前你还是童生,重阳节后,你便成了举人”。联语贴切,独具匠心。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幅描述节令的对联,联云:“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端午节这天,民间有包粽子、悬菖蒲、赛龙舟等民俗活动。中午时分,户户过节,家家热闹。上联正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立春”以后,春回大地,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下联则描述了民间游春的情景。同时,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的“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兴趣盎然。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的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他出一上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其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所以,要想对出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在明代,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沈应的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又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那书生吟出一上联要求文征明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随口应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那书生听后,不由击掌赞叹不已。

佳联妙对 有关端午节的佳联妙对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470103/280295.html

更多阅读

英语翻译-有关端午节的词汇、短语和语句 端午节英语词汇

明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家家都要吃粽子,粽子的来源与屈子投江联系紧密,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家家门口还要挂上艾叶以避邪,在端午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 古诗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的诗句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贺新郎许及之(宋)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

有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简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有关春节的诗句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

有关端午节的诗句1、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3、四时花竞巧,九子

端午节作文500字 2015有关端午节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来临了,那是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早上,我一起床,就和家人说“端午节快乐”。吃早饭了,吃的是我最喜欢的粽子和绿豆汤。吃完早饭后,妈妈买了艾草挂在大门两旁。我闻了闻艾草,有一股淡淡的

声明:《佳联妙对 有关端午节的佳联妙对故事》为网友徒步旅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