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的第10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先讲述了更赢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准备学习课文的(一至六段)。
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射箭”、“能手”、“大雁”、“本事”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感悟魏王的情感变化,体会两个“直” 描绘出的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
3、初步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体会更羸是如何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为: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突破重点,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我在教学中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学习课文前我先让学生观看大雁的动画课件,弓箭的课件图,让他们认识弦。在学习更赢是如何“射”下大雁时,我让学生演一演,读一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最大积极性,为感悟两个“直”作了良好的铺垫。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这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极为富个性特征,意义深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加深理解。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我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寻求答案。在为什么说是“嘣”置大雁于死地的讨论中,再次深入文本,初步了解其中的原因,让他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但课上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没能层层递进,分角色读时效果不是最好。
这节课使我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那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