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本病系阳气不达,复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隔,气血凝滞肌肤,手背、足背、耳廓、面颊等部位出现红肿发凉、瘙痒疼痛,甚至皮肤紫暗、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妇女、儿童和老人常受累。每年冬季发病,天暖后自愈,病程迁延。
冻疮是人体受寒邪侵袭,气血瘀滞所致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根据冻伤的部位不同分为全身性冻伤和局部性冻疮。全身性冻伤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亡阳气绝为主证;局部性冻疮以局部麻木、痒痛、肿胀,甚则水疱溃烂为主证。
中医解析冻疮病因一解:从中医学角度解释则为患者元气虚弱,不耐其寒。《外科启录》说:“冻疮多……受其寒冷,改令而耳,手足初痛次肿……亦有元气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故因素体虚弱,或因饥饿,或因病痛,或因静坐少动,外受寒邪过久,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轻者其状浅,仅皮肤络脉气血凝滞,患部失去温煦濡养而受损;重者其伤深,肌肉脉络气血凝滞不通,患处不得温养,或暴冻着热,以致肌肤溃烂,甚至损及筋骨。
二解:冬令时节或寒冷潮湿环境,加之平素气血虚弱,或因饥饿,或因病后,或因静坐少动,寒邪侵袭过久,耗伤阳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而成冻疮,重则肌肤腐烂。此外,暴冷着热,或暴热着冷,也可致气血瘀滞腐烂成疮。若寒邪太重,耗伤阳气太过,则可因阳气耗竭而亡。
三解:首先,寒主收引,故所冻之骨能屈不能伸,也可称屈伸不利。第二,寒主凝滞,故血行此而止,久之,便为离脉之血,色紫而黑。淤血屯积,故皮溃,即所谓冻疮。
中医治疗冻疮中医认为,本病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寒凝血淤所致。常以温经散寒、活血化淤、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为治疗大法。
姜味暖暖冻疮膏汇聚干姜、白芨、防风、吴茱萸、黄柏等有效成分,能迅速改善肌肤气血循环,直接穿过皮肤表层渗透到真皮层,快速修复受创的皮肤血管组织,激发细胞活力,有效解决手足皮肤瘙痒、红肿、疼痛。
冻疮如何预防1、冬季洗浴四忌:太勤、水过烫、揉搓过重。
洗澡次数以每周1-2次为宜。洗浴后可擦姜味暖暖冻疮膏以保持皮肤湿润。
2、注意保暖防寒。
可围围巾,戴手套、耳套,穿棉鞋等保暖,还可随时摩擦双手和耳朵,适时踮脚锻炼。
3、穿着宜柔和。
冬季应尽可能地选用纯棉、真丝之类不易产生静电的内衣、内裤、衬衫等。